袁俊喜
(娄底市娄星区图书馆 湖南娄底 41700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为确保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这是由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包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任务中,公共图书馆在该体系承担中坚力量的角色。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公共图书馆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承担收集、整理、提供反映各个地方历史和现状的信息资料,在图书馆系统中是重要一翼。社会文化服务主要有两类,其中一类是公共文化服务,即国家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提供的公益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构成了现代社会文化服务的完整体系。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的宝库、知识的殿堂,为读者进入其中获取信息、知识敞开了大门,是保障公民获取文化权利的基础性公共设施。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接触他所需要的信息,以提供全民知识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知识资源。
图书馆人必须从公众的视角深入考量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和角色,自觉地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众的文化权利,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图书馆的职责和工作目标,以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承担起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是由政府通过全民税收支持其经费开支而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所利用的文化教育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本身是普及群众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种平台,是公民的文化权利,是终身学习的课堂。我国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国家拨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的一切文献和设施均是国家所有。因此,无偿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搜集、整理、存贮、开发、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经济、文化、教育科研服务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是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全民实行终身教育的学校,它的教育职能是任何学校都无法代替的,可为全民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从某种角度说,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对全民进行终身教育的大学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为图书馆普及科学知识,为公民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网络,读者不但可获得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在学习时间、进度方面,可自行安排,使更广泛的人群获得了教育机会。
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借阅资料的场所,也是做学问、搞科研的阵地,这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社会知识信息枢纽之一的公共图书馆,面向全社会提供联合化的信息服务,更强调为学术科研服务,把为学术科研服务摆在了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之前。要摆正公共图书馆的学术科研的位置,首先就要做好学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要专中求全,广中求精;要建立起自己的参考咨询服务网站,分析了解学者的文献需求,开展参考咨询课题,则公共图书馆学术科研位置将日益突出。
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任务。这种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是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时至今日,该职能仍是图书馆的基础职能。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保存了大量文化典籍,从古代典籍,到现代文献,无不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保存对象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保存手段不断更新,保存目的不断拓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主要有几个部分:政策法规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手段的运用、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经费保障。公共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条件。以人为本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理念。培育公共服务理念,是现代公共图书馆践行高品质服务的需要,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实施从业资格制度等队伍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文化服务,就必须有一支过硬的队伍,所以,要注重培养人才。要把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基础。特别是要培养引进计算机和网络人才,让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发挥作用。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因素的支持,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延展服务范围。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其重要原因。要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正在建设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等来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将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公众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成果来延伸、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公共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联网,使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可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共享工程的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各方面的功效,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总体来看,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200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38册,远低于国际图联标准。许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得不到保障,全国有733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县级公共图书馆总数(2391个)的30.65%。乡村文化机构共有图书1.4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仅0.192册。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缺,业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应加大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对农村相对落后的文化设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积极面向乡村和社区群众的流动图书借阅服务;各级政府应根据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真正从财政上保障文化建设。只有将文化服务体系同步建设,才能提升公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才能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心,实现社会和谐。
公共图书馆担负缩小数字鸿沟、消除城乡文化差别的责任与义务。各地公共图书馆应构建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以图书馆乡镇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室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以各系统图书馆联盟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包括有形、无形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一是建立有形图书馆服务网络——文献资源流通服务体系。总、分馆制在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比较早地得到了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国家的总、分馆制都有一个特征:他们所实行的都是一种完整彻底的总、分馆制,即由政府主导或统筹安排,所有分馆的人、财、物、信息资源等全部由总馆统一调配和完全共享,真正发挥了图书馆系统整体的最大效用。当然,除了在组织管理体制上的集中外,在技术上——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也实现了统一。二是建立无形图书馆服务网络——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也称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系统,以搜集、存储、开发和利用数字资源为主,能提供快捷、多途径的检索,还可通过网络远距离传输、复制、下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文献类型丰富,包含了文本、图片、声像等多种媒体形式。数字化信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因此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公共图书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立在整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链条上,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展现更为美好的前景。
1.杨峥.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新世纪图书馆,2007(4)
2.张永新.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国职工教育,2008(5)
3.浦绍鑫.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云南图书馆,2008(3)
4.张春燕.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位置.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4)
5.黎建宾.加强楚雄州图书馆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云南图书馆,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