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需求的变化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

2011-08-15 00:49肖希明
图书馆 2011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毕业生图书馆

肖希明 唐 义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图书馆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职业培养人才,因此,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应该成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宗旨。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正加速向现代图书馆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图书馆职业活动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图书馆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面对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变化,图书馆学教育如何变革,如何有效提升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职业竞争力,是当今图书馆学教育应该关注的问题。

1 图书馆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1.1 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向多元化发展

在现代技术及泛在信息环境的影响下,图书馆职业活动内容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图书情报知识背景的人才往往很难满足现代图书馆职业活动内容的需求。而既具有图书情报学科知识,又具有其它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往往更受现代图书馆的青睐。

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对全国有代表性的各省、市近200所图书馆近5年以来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5年以来图书情报机构录用人员的专业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已不局限于图书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其他专业的人员比例明显增加。李春新统计了2004年到2006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招聘的人才结构状况,发现国图招聘的图书馆学专业及相关信息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2004年国图引进人才38人,其中图书馆学专业及信息管理学专业毕业生5人,仅占总数的13%;2005年引进人才42人,其中图书馆学专业及信息管理学专业毕业生4人,仅占总数的9%;2006年引进人才78人.其中图书馆学及信息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10人,占总数的12%。前段时间,笔者调查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在近三年来的招聘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到2009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共招聘员工20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其中只有5人具有图书情报学科知识背景(其中还包括1名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员工);在这期间,清华大学图书馆一共招聘员工14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其中只有3人具图书情报学科知识背景(其中还包括1名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员工)。

图书馆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对图书馆职业活动内容变化的必然反应。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具有多元知识结构,能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从信息海洋中获取、分析、组织、评价和提供知识信息,并对知识信息进行创新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图书馆职业活动的需要。

1.2 对人才层次需求向高端化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图书馆职业活动内容的巨大变化,大型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以及科学专业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逐渐由本科生上升到研究生。中山大学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只有41.3%到图书馆就业。2007年我们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2002~2006年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去图书馆就业的比例下降了8% 。随后,我们于2009年再次进行调查,调查显示2008届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只有26.24%的人选择到图书馆工作;硕士研究生在图书馆就业的占62.26%;在全部7名博士毕业生中,有6人选择在图情教育机构工作,仅有1人选择到其他行业的单位就业。根据笔者所在学院的统计,我院2008届图书馆学本科生在已经就业的14人中,无人去图书馆;2009届图书馆学本科生在已经就业的17人中,4人去图书馆;2010届图书馆学本科生已经就业的21人中,只有1人去图书馆。

是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图书馆职业吗?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很希望从事图书馆职业,他们一开始求职也往往奔图书馆而去。但大型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以及科学专业图书馆大都对本科生关闭了求职大门,只招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前文提到,笔者调查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在近三年来的招聘情况,这两所图书馆近三年招聘的员工都具有硕士学位。由于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学点一般设在重点本科院校,这些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往往觉得只有到大型公共图书馆、研究型大型图书馆和科学专业图书馆去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一番事业。这种想法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不无道理。因此,当他们理想的图书馆对其关闭了求职的大门之后,他们中很多人不愿意到中小型图书馆工作,因而转向其他行业。这就使得去图书馆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在逐年减少。相对而言,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比较容易在大型公共图书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以及科学专业图书馆谋得职位,而读研也是他们当初自觉的选择,因此,近年来选择图书馆就业的研究生在逐年增加。

大型公共图书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以及科学专业图书馆提高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是现代图书馆职业活动内容变化的必然要求。在泛在信息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些图书馆所承担的职能不仅仅是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文献信息整序及传递、开展社会的教育,以及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需求,它们更应当成为科学研究和知识生产、传播以及创新的重要支撑,它所提供的科技信息查询服务、定题服务、课题跟踪服务、最新科技知识报道服务较其他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更为专业、更为复杂、更有挑战性和创新性,因而对人才各个方面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由于所受教育有限,本科生在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度以及知识结构方面往往难以达到提供这些服务的要求。这些图书馆对人才需求向高端化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2 近年来图书馆学教育的应对之策分析

面对当今图书馆职业需求的新变化,图书馆学教育也在积极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有成效,但又存在一定局限。

2.1 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但受到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从事图书馆职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图书馆学教育紧随这一变化,在教学中增加了许多技术类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网站与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等等。图书馆学教育界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职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增加技术类课程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时代的需要。但问题是增加了这些课程,真的就可以达到图书馆学教育界所期望的目的吗?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是以文科为主的,由于受到中学教育文理分科的影响,文科学生在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习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比较吃力,对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网络方面的知识往往一知半解,不足以应付比较复杂的图书馆计算机系统管理、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因此,过度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何理性合理地在图书馆学教学过程中安排技术类课程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增加其他学科课程,但反而影响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图书馆职业需要的是既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学专业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这种改革的意识应该肯定。但在有些学校,课程改革却呈现出非理性状态,课程设置非常随意,什么课时髦就开什么课,财政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广告学、会计学等都进入了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这些增设的课程和原来的课程没有经过很好的整合,课程之间没有有机联系,课程不是一个“体系”而是一个“拼盘”。而图书馆学真正的专业核心课程,比如信息组织、信息描述,却被边缘化了。与此同时,为适应新的教学计划,许多原来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师开始执教那些新增加的课程,但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积累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浅尝辄止,零碎而缺乏系统,最后除了学会几个专业术语外,实际上没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从不同角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仍然是今天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那种激进的“课程体系改革”,脱离了图书馆学的核心知识领域,学生学到的只是其他学科知识的一点皮毛,这不但不能增加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反而削弱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中如何处理好“坚守”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拓展”相关学科知识领域的关系,对于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是极为关键的。

2.3 增加实践环节,但没有触及到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内容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较低,认为现在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甚至还不如没学过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弥补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的不足,很多图书馆学教学点改变了“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实习、实验课时,主要采取课堂实践、暑期实践以及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在图书馆学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实践的效果怎么样呢?据我们所知,学生无论是到图书馆参观、访问、考察、调研,还是到图书馆实习,都很难或没有触及到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内容,浮光掠影,实践的效果并不明显。这就导致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不熟悉图书馆核心业务流程,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图书馆工作,从而给图书馆界造成“动手能力不强”的印象。

3 图书馆学教育变革的方向

3.1 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调整

图书馆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泛在信息环境的形成,不仅使图书馆职业活动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由于信息链条上各个环节的相互融合,使不同信息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原理和技术可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局限于为某一特定类型的机构,如图书馆培养专业人才来开展图书情报教育,无疑是一种狭隘和固步自封的教育观”。因此,图书馆学教育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广阔的信息职业培养人才。这种调整不仅不会削弱图书馆学教育的地位,反而会由于毕业生就业机会扩大,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图书馆学专业,进而促进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3.2 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层次需要细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力资源配置也要遵循市场法则,学生择业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由于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学点很多都设在重点本科院校,这就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些重点院校的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中小型图书馆工作,而他们向往的大型图书馆或者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又对他们紧闭求职的大门;二是中小型图书馆需要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人才,但由于发展空间有限以及待遇偏低等原因,对这些重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缺乏吸引力。这就导致这部分图书馆学毕业生只能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虽然我们提出,图书馆学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做出调整,但这并不是说以后图书馆学毕业生都不需要到图书馆工作。相反,为图书馆职业培养专门人才,仍然是图书馆学教育的使命。为此,图书馆学教育需要细化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层次:重点院校以培养研究生为主,以满足大型图书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以及专业图书馆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一般本科院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以满足中小型图书馆的人才需求。通过对图书馆人才培养层次的细化,既可以满足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的人才需求,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又可以使图书馆学毕业生各得其所,促进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3 图书馆学教育的模式需要变革

如前所述,为了改变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缺乏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因而难以胜任现代图书馆一些高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工作的状况,近年来,不少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时,开设了若干相关学科的选修课,希望以此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但这种做法效果有限,因为靠选修一、两门课程很难对某一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掌握。因此,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经验,转变我国现行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图书馆学教育模式,逐步过渡到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图书馆学教育格局,主要从非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让学生在系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以后,再学习图书馆学的知识。这样能有效解决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缺乏相关学科知识这个存在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在目前有些难度,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这种转变应该是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3.4 图书馆学专业课程内容需要更新

目前图书馆学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仍然存在与实践发展脱节的问题。有些学校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对信息领域不断更新的知识关注不够。如在信息组织中,传统的分类、主题方法讲述较多,而对元数据、知识本体、知识地图、数据挖掘等则少有涉及,落后于数字信息组织发展的需要。当Web2.0的理念和技术在图书馆实践中出现并广泛应用时,在图书馆学课程内容中鲜有反映。因此,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更新,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特别是方法类、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其实用价值,将信息领域国内外最新知识及其发展动向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将最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显示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1.周瑞华.现代图书馆对图书馆学教育的新要求.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2):22-24

2.李春新.国书馆学教育改革和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3):15,17

3.程焕文,潘燕桃,倪莉等.1999-2003年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进展(续二).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68-73

4.肖希明.调查引发的思考——图书馆学教育七问.图书馆建设,2007(6):25-28

5.肖希明,吕霞,钱晶.变革与发展中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论坛,2005,25(6):245 -249

6.柯平,赵益民,詹越.图书馆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图书情报工作,2009(5):11-14,18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毕业生图书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图书馆
最“叛逆”的毕业生
去图书馆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