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500天津市宁河县农业广播学校 张桂兰)
发病症状 发生在幼叶、花穗、幼果、新梢、卷须等部位。各部位的症状大致相同,最初均为圆形黑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为稍凹陷的椭圆形病斑,周缘黑褐色似鸟啄状,绿果被害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中央凹陷,周围边缘一圈红褐色的轮纹状,病斑似鸟眼。叶片发病多在叶脉两旁,产生水渍状小点,后呈褐色斑点,后期斑点中心组织枯死脱落,形成空洞,有时许多斑点相互融合。花穗感病时,花蕾和果粒呈现褐色小斑点枯死。
发病条件 ①侵染源。病菌以菌核在新梢和卷须的病斑上越冬,春季气温在2℃以上并潮湿条件下,菌核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此后降雨即引起初侵染。地面越冬僵果也可引起初侵染。②温度。侵染速度与温度有关,24~26℃最适于发病。③湿度。病菌靠雨水传播,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措施 ①严格检疫。对插条和苗木作远距离运输的,要进行严格检疫,禁止运输带菌苗木。②苗木消毒。对运输苗木进行消毒,药剂有五氯酚钠或硫酸亚铁。③清除地面残体。修剪后清除架面、地面上的病残组织,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源。④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适度施用基肥,控制氮肥,充分施用钾肥,使枝条充实,提高抗病力;改良果园通透性:适当疏枝,避免植株过于郁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