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作用的探讨

2011-08-15 00:42孙文平罗红陈晨杨光赵春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4期
关键词:菌种技术人员标本

孙文平 罗红 陈晨 杨光 赵春艳

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作用的探讨

孙文平 罗红 陈晨 杨光 赵春艳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向。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拥有一支适应现代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成合格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就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中地位和作用,对这支队伍的价值加以探讨。

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人员;素质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从实验教学开始的。任何一门医学课程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善。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教学设施等硬件的建设,同样也取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技术人员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软动力。

1 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生物实验技术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是医学院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其中业务素质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三个方面。

1.1 扎实的知识储备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各种实验设备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要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不仅要掌握和应用该系统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懂得一些维修管理的信息。同时实验人员必须系统掌握所从事专业的教学内容,加强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达到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要根据需要进行知识的定向调整,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扩充知识储备,动态地适应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

1.2 娴熟的实验技能 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资料查阅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解决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等。这些技能是高等院校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科研能力是构成实验技术人员最基本的素质。通过科学研究,实验技术人员可以提升理论修养,拓展知识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3 科学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一线基地。实验室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及日常工作管理等。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培养合格专业人才、增加仪器设备共享的利用率和实验室的开放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智能和水平、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和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的管理。

2 实验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都是教辅工作,教辅工作的实质是辅助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试验菌种的保存 由于微生物是活性生物,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菌种的保存方法,除冷冻保存外,教学常用的菌种需要定期传代。因为高校假期较长,所以无论是暑假还是寒假,只要到了菌种传代时间,实验技术人员都会准时来实验室进行菌种传代。有时遇到菌种被污染,为了保证上课质量,必须一代代纯化培养、然后再做生化鉴定,直到选出标准生物学特征的菌株为止。为了确保每次实验课准备的菌种具有标准的生物学性状,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菌种的培养时间有所不同,如药敏试验的菌种需要幼龄菌,应缩短培养时间等。

2.2 仪器到日常维护 常用仪器做到日常养护和简单维修,特别是显微镜的维护。显微镜是检验专业学生的另一双眼睛。课堂上每一个菌体的生物学性状都需要学生掌握,所以显微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都要把显微镜逐一彻底脱油处理,检查每个旋钮是否好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个学期实验课结束后,实验技术人员都要逐一把显微镜的镜头拆卸下来,反复处理,处理不了的,联系厂家解决,确保下学期能正常使用。建立大型仪器使用手册到位制度,做到使用者记录使用情况,管理人员负责维修管理。

2.3 实验环境管理 由于病原微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所以对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卫生要求尤为重要,除了常规的清扫外,每次课后都要对学生实验台面做消毒处理,打开紫外灯进行空气杀菌处理,紫外消毒后还要打开窗户,通风换气,以减少臭氧气味对学生健康的危害。

2.4 课前预试 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到每个实验都做提前预试,针对每次课的授课内容提前预作一遍,检验一下菌种、培养基、生化发酵管及各种试剂等各个环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发现问题及时弥补。

2.5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的有效途径。实验室开放包括实验内容的开放和实验时间的开放[1]。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同时也可以是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者,可以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运用到学生的开放性实验中。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坚持做到无论何时实验室都可随时对学生开放。

3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体现

创新是改革时代的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创新潜能。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必须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教师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手段,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3.1 教学菌种的优化 众所周知,肠道致病菌伤寒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是医院肠道门诊常规检测菌,是课堂教学必须鉴定的菌种,也是具有一定感染风险的菌株。为降低课堂感染性,我们优选了毒性小,感染率低、经过技术处理其生物学特性完全相同的替代菌种。取得了完成教学任务和保护学生健康的双赢。

3.2 加强课堂与临床的结合 由于科技的发展成果不断应用于临床,使医学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不断更新。为缩小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差别,要求实验技术人员经常深入检验科参观学习,熟悉临床标本的鉴定程序和方法,将医院先进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技术带进课堂,用模拟临床标本形式进行实验教学。对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实验,采用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观看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熟练掌握临床标本的鉴定,为学生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3.3 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考试是学生被动判断,给出答案。改革后的考试方式是采用未知标本,让学生自己设计检验程序,确立鉴定方法,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实验考试的内容是我们根据临床拟订以下几个实验课题:①痰液和呼吸道标本的分离与鉴定。②脓汁和伤口创面标本的分离与鉴定。③粪便标本的的分离与鉴定。④血液标本的分离与鉴定。正式考试前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考试前有教师辅导,以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内容同正式考试一样。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取得标本,在实验过程中允许相互讨论及查阅资料。最后考试时,考试题目不变但编排的序号不同,让学生又动手操作一次。这样我们虽然只进行了一次考试,但学生却经历了两次锻炼。考试方式的改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临床。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向[2]。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加强教辅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教辅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1]孙文平,柴英,綦霞,等.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75-76.

[2]刘学忠.论大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学环境.中国高教研究,2007,(8):50-51.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赵春艳

猜你喜欢
菌种技术人员标本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及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