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莹晖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1]。护患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护士与患者的心理需要和行为,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状况。
1.1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观念不同 长期以来,护士习惯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执行医嘱和规范的技术操作为根本目标。患者要求以自己为中心,不仅注意自身疾病的康复情况,还强调心理状况和精神相结合的舒适度。所以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观念不同导致了护患关系的紧张。
1.2 人性化护理缺乏 长期以来,护士以疾病为中心进行日常护理,缺乏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疾病的差异,不同疾病的阶段,不同患者的需求的人性化护理,从而造成模式单一的局面,这也是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1.3 细节护理不足 目前,护士队伍严重缺编,由于临床一线护士配置不足,护理力量不足,造成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机械性地完成护理任务,形成了护理人员的细节护理意识淡薄。
1.4 舒适护理的缺失 由于护理人员的观念与患者的不同,缺乏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精神的关注,舒适护理没有在工作中的体现出来,使医院环境缺少家庭般的温暖和家庭般的呵护,不能满足护理人员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面需求。
根据护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护患关系的改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患者人性化照护[2].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3]
人性化护理强调的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的各个方面的护理。因此人性化护理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2.2.1 注重患者的护理需求 患者的护理需求是指患者从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进入陌生的医院,从家庭社会的多种角色变为患者后的疾病本身治疗和医院配套设施的需求。
2.2.2 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 患者由于角色的转变,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和孤独的心理问题[4]。护士只有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多关心他们,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配合治疗,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谈心,才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2.2.3 营造人性化的医院和病房 医院和病房时患者治疗护理的场所。护士要本着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为出发点,从细节方面着手,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恬静,充满人性关怀的家庭式舒适的医院和病房环境。
2.2.4 以患者为中心,尊重理解关怀患者 从入院那刻起,护士就要把患者当做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尊重理解患者的身体、心理、精神状况,帮助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和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组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细节护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诚信度的基础。
2.3.1 按照细节规范,做好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2.3.2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3.3 防范疾病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并做好记录,做好潜在护理危险性的预见和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2.3.4 做好各种检查单、口服及外用药的查对制度,并建立登记本。
2.3.5 护理记录单要及时客观、准确记录并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2.3.6 做好病房的消毒作业,防止患者感染。
2.3.7 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精神护理。
2.3.8 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2.3.9 电话追踪访视出院患者。电话追踪访视可以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同时也是医院将护理延伸到家庭的一种形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诚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
舒适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始终要以舒适护理为最终目标,从根本上满足患者的身体、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要以整体护理观念为指导,还要以人性化护理、细节护理作为贯彻始终,并且要以舒适护理作为最终目标。只有将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细节护理、舒适护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贯通,才能使患者的身心,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郑晔.护患关系的紧张因素及防范.护理研究,2005,19(1).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3]谢凤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运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517.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5]胡菊华.电话追踪访视普外科病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 2005,1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