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风兵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段脊柱由于突然受到过度牵拉、扭转后而引起的软组织急性损伤,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占临床腰痛的12%以上[1]。中医古代文献称其为“瘀血腰痛”。《金匮翼》载:“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中医推拿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手段之一[2-4]。本文着重从其发病特点与推拿治疗方面进行探讨。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和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的人。急性扭伤发病主要表现是疼痛与功能障碍。腰痛可逐渐加剧,也可在损伤后立即出现腰部剧烈疼痛或伴交锁感,腰部运动及负重功能受限,站、坐、弯腰、挺腰、翻身困难,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或以两手扶住腰部。改变体位时腰痛加重,患者常需自我寻找合适角度进行体位的改变。
由于扭伤的姿势不同以及受外力的大小等不同,所损伤部位的也不同。发生在肌筋膜的损伤主要在骶棘肌及脊旁深层肌骶髂部的起始处和棘突、横突、肋骨的附着处,以及髂腰肌腹股沟、股骨小转子附着处;发生在关节的损伤主要在椎间关节局部的关节滑膜、关节囊及深层韧带,严重者可伴有椎间关节囊的撕裂,或棘上、棘间韧带撕裂;发生在椎间盘的损伤主要是指下腰段在前屈位突然受到侧弯、扭转复合外力所引起的椎间盘纤维环损伤。
2.1 推拿分类与可能作用机制 中医骨伤认为急性损伤可造成“筋伤”与“骨错缝”[5],推拿治疗在于“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滑利关节”。基于对本病病因病理的认识,推拿治疗采用了两种相对应的治疗手法:针对肌筋膜损伤的镇痛类手法,及针对关节或椎间盘损伤的腰椎旋转法。
镇痛类手法能够缓解肌筋痉挛,疏通经络,改善腰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物质、代谢产物对神经的刺激,起到镇定、缓解腰痛的效果;腰椎旋转法能够矫正小关节错缝,使牵拉、扭转、移位的肌肉、筋膜、小关节等恢复正常状态,从而减轻腰部神经机械受压。两类手法的综合运用最终达到恢复脊柱动态平衡的效果。
2.2 推拿治疗方法
2.2.1 镇痛类手法 振颤法[6]: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腹部施用掌振法,频率在600~800次/min,时间为10 min左右。此时患者腹部感到有温热感,并向后传至腰部腹部。
推按法[7]: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右侧,以双手掌根附着于腰骶关节两侧,自下而上进行推按治疗,约10 min。再用掌根旋揉约5 min。是推法和按法揉和在一起同步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点按法[8]: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在天应穴(不定穴、阿是穴)、腰阳关穴、承山穴、华佗夹脊穴、健膝穴等腧穴处实施点按推拿手法操作。每次每穴1~3 min,反复3~5遍。
弹拔法[9]: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食指将斜方肌、背阔肌二肌自上而下分别提弹5~10次。应用指面着力,力量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再以拇指指腹沿肌肉走向痉挛的腰部肌肉进行往返来回拨动,指腹逐渐用力压至一定深度,达到有酸胀感,一般10 min左右。
指压动态平衡手法[10]:患者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基本同宽。医者站于其侧后方,一手扶于健侧腰腹部,另一手的拇指用适当的力度按压住距压痛点(区)上方2 cm左右的位置,持续30 s左右后,嘱患者向活动受限方向缓慢地反复活动,幅度逐渐增大,达到其自身的功能位后,再做3~5次活动后停止指压,让患者开始缓慢地朝各个方向活动腰部。
捏筋拍打法[11]: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指、肘、掌进行捏、揉、点、压腰背部经脉的主要干线上,广泛的调解腰背部的经络气血,使之畅通无阻。然后再以拍打法调解气血的正常循行,促进肌肉韧带的恢复,调解脊柱两侧肌肉韧带之拉力的平衡,而且使腰背部有一种舒适感。
2.2.2 旋腰类手法 腰椎斜扳法[12]:患者侧卧位,上腿屈髋屈膝位,下腿伸直,脊柱伸直。术者站于患者前面,以一手按患者肩部,另一手按于髂前上棘外侧,先前后摇动数次,使患者腰部肌肉放松。摇动时用力应轻而有节律,待到有阻力时,再做一次增大幅度的摇动,将肩部向后推按,另一手将髂骨向前按推旋腰,手法轻快,常可听到“喀”声。
改良斜扳法[13]:患者呈侧卧位(患侧在上),上位下肢屈曲髋膝而下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面对患者而立且一手置于患者肩部而另一手肘置于患者臀部(手指可置于病变节段),先同一方向轻缓地小幅度摇动腰部,再逐渐过渡到两手相反方向转动腰部,当腰旋转到病变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位(≤30度)时,只需用较轻的力就能相对扳动该支点(病变节段),手法可轻巧熟练而常听到“喀喀”关节弹响声(或手指感到后关节有移动),提示整复成功。本手法操作更符合解剖和生物力学原理,手法控制性强而提高斜扳法的安全性。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14]:以腰左侧痛者为例,患者端坐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双膝屈曲90°,双足踏地,臀部正坐,勿移动。助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住并用双手协助固定患者右大腿,以保持患者臀部及右下肢不动。医者用右手拇指按住左侧高隆偏歪的棘突,左手从患者左侧腋下伸向前,手掌压于患者颈后,然后令患者身体前倾前屈60°~90°,再向左旋转45°左右,医者左上肢顺势用力使患者躯干向左后内侧旋转,同时右手拇指向右顶推棘突,此时可感到指下椎体有轻微错动感,并可听到“喀喀”声。复位成功后,患者即感腰痛减轻,腰部活动自如。
旋肩推顶棘突旁复位手法[15]:以右侧腰部疼痛为例,患者取坐位,术者坐于患者背侧,以左手拇指顶住左侧腰部椎棘突旁,右手扶住患者右肩部轻微做内旋外展运动,同时左手拇指从上向下移动。此操作重复1~4遍,然后右手拇指顶住患者右侧腰部椎棘突旁,左手扶住患者右肩部轻微做内旋外展运动,同时右手拇指从上向下移动。此操作重复1~4遍。
改良整脊法[16]:患者取仰卧位,助手固定患侧肩部,医者站患者健侧将患者双下肢屈膝屈髋向健侧旋转,待旋到最大限度时,一手按膝上外侧,另手抱健侧臀部突然轻巧用力向健侧旋转,即可闻及脊柱椎间关节移动响声;若手法成功,往往腰痛缓解或消失,腰棘突排列整齐,腰肌放松。屈髋的角度与力点关系密切,力点落于患椎为宜,在纠正关节错位同时不影响其他关节为妥。
2.3 推拿疗效和不良反应 尽管上述临床报道认为各法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其很多均凭经验总结而成,报道的临床结果缺乏科学性。对于手法应用时的具体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法的力度及时间的控制范围等安全性问题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论,存在手法使局部肌肉、筋膜、关节囊的损伤及炎症加重的可能性,因此部分手法使用不当会出现腰痛不减或腰痛加重,临床亦有报道。
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肯定,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客观验证,操作模糊、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亦普遍存在,因此应引进现代生物力学、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等,进一步探讨其机理,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研究,明确手法操作的施力大小、速度、频率等,从而能得到既简单安全有效、又稳定可重复的方法。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134-1135.
[2]薛卫国,张党升,于天源,等.对急性腰扭伤及其推拿治疗的再认识.按摩与导引,2007,23(5):4-7.
[3]杨斌,翁军.针灸临床杂志.急性腰扭伤的推拿治疗体会,2005,21(6):44.
[4]杨洪兴,黄超美.急性腰扭伤的分类与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05,7(7):3-4.
[5]叶衍庆.魏指薪医师伤科手法的应用指征及疗效机制//上海市伤科研究所.伤科论文汇编.第3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53-75.
[6]罗志洪.浅谈振颤法在急性腰痛中的运用.按摩与导引,2003,19(5):31.
[7]曹斌.平乐郭氏推按法配合三七散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217例.河南中医,2006,26(1):48.
[8]张桂玲.点按推拿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5例.新乡医学院学报,2002,19(1):59.
[9]吴瑞庆,卢燕芳,吴剑鸿,等.点弹拔络法结合外敷金王散治疗急慢性腰扭伤.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2,19(4):54-55.
[10]李建文.指压动态平衡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6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8,17(2):41-42.
[11]张纯娟,黄炜.针刺及捏筋拍打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63例.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4:35-36.
[12]吕燃,谢杰伟.斜扳法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311-312.
[13]张琴明,房敏,陆元明,等.推拿三步改良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评价.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6):37-38.
[14]黄卫明.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腰扭伤82例.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211.
[15]于生.旋肩推顶棘突旁复位手法治疗急性“闪腰”276例分析.按摩与导引,2002,20(2):35-36.
[16]陈伟仁,谢远军.松肌改良整脊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