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峰 曹颖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由于严重外伤或手术切除等引起。颅骨修补术不但能保护颅骨缺损处的脑组织免受直接外伤,而且可从美学上恢复头颅的正常外形,解除患者的精神压力。自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共开展颅骨修补手术181例,其中随访患者153例,随访期限1~7年,现就其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3例,其中男108例,女45例,年龄18~71岁,平均(43.9±5.1)岁。其中外伤109例,急性脑卒中31例,颅骨或颅内肿瘤13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颅骨修补术,修补材料采用医用肽网,术后追踪随访,对各种并发症均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统计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例数、解决办法及效果,并加以讨论分析。
全部患者随访1~7年后,共出现并发症 22例,占14.4%。其中切口感染5例,颅内感染1例,皮下积液8例,颅骨补片移位、塌陷2例,补片暴露2例,颅内出血2例,脑脊液漏2例。全部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得到满意解决。
颅骨缺损小于3 cm者多无症状,直径3 cm以上的缺损,特别是位于额部有碍美观和安全的缺损,常有头昏、头疼、易怒、恐惧、自制力差、记忆力减退、或忧郁自卑等症状。或因大气压直接通过缺损区作用在脑组织上,久而久之则势必导致局部脑萎缩,加重脑废损症状,小儿颅骨缺损可影响发育[1]。而颅骨的再生能力极为有限,常需要手术修补。根据本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颅骨修补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如下:
3.1 切口或颅内感染 切口或颅内感染在颅骨修补术后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较难处理。常见原因有:手术消毒不彻底或补片污染;皮瓣剥离过薄或补片塑形不佳使头皮受压而影响血运;电烧止血时范围过大甚至灼烧皮缘引起局部坏死,开放性外伤或颅骨缺损区头皮感染者过早行修补术(开放性颅骨骨折应在清创术后3~6个月修补,伴缺损区头皮感染者应在伤口愈合1年以上手术)等。处理措施:若仅为头皮感染,可予静点抗生素,局部换药,试行保守治疗1~2周,余者应尽早清创,去除补片,切不可试图保住补片而因小失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2 皮下积液 相对其他并发症来说较为常见,本组共发生8例。其中4例是因为游离皮瓣过厚使硬膜损伤且缝合不严密,导致脑脊液外渗至皮下;2例是合并感染时炎性渗出;2例是因补片与硬膜之间存在死腔所致。处理方法:抽液并加压包扎多数有效,对反复多次抽液仍不能解决者应及时行二次手术更换补片,对感染者按前述原则处理。
3.3 颅骨补片移位或塌陷 移位见于行覆盖法修补术患者,本组2例,由于术中补片固定过松或固定材料偏斜,与补片间存在剪切力等原因所致。处理方法:只能行二次手术重新修补固定。而补片塌陷多见于自体骨用镶嵌法修补时,固定不妥所致。本组由于均采用医用钛网行覆盖法修补,故无补片塌陷出现。处理办法可更换修补材料或用颅骨锁牢固固定。
3.4 补片暴露 本组2例,原因均为剥离皮瓣过薄,皮缘张力大,血运差,局部坏死。其他可能原因为:补片塑形弧度过大,与头皮大小不符;帽状腱膜缝合不紧;全身营养不良使切口迁延不愈等。处理方法:取出补片,缝合伤口,择期重新行颅骨修补术,术中注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3.5 颅内出血 本组2例,分析原因可能为:剥离皮瓣后止血不牢靠,硬膜悬吊过深伤及脑表面血管。处理措施:因本组2例患者出血量不多,严密观察并及时复查CT,血肿均自行吸收。对于血肿量较大,或进行性增多无停止迹象者,需及时清除血肿,取出补片,择期二次修补。
3.6 脑脊液漏 与皮下积液原因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切口未愈致脑脊液外漏,因而较皮下积液易发生感染。本组2例患者由于发现及时,感染可能性不大,予以抽液,缝合,加压包扎,脱水降颅压。1例获得痊愈,另1例无效,反复渗漏,行补片取除,硬脑膜修补,择期颅骨修补术。还可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降低颅压促进愈合,但易引起感染,故未予采用。
3.7 此外尚有癫痫、补片排斥反应及术后顽固性疼痛等并发症报道,本组均未发生。
总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程度轻重不等。充分了解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并在术前、术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后即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病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江基尧,高立达.颅脑损伤合并症和后遗症.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