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败血症46例临床分析

2011-08-15 00:42王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0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氟康唑败血症

王敏

近年来,院内感染败血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目前医院感染最严重的问题之一[1]。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将严重影响其预后。我们对本院综合性ICU 2007~2010年间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的4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计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最大91岁,最小21岁,其中>65岁的有26例。在ICU平均留治时间为34.4 d,最长为81 d,最短为14 d。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COPD 8例,脑梗死7例,重症肺炎7例,恶性肿瘤6例,肠梗死4例,严重复合伤2例。

1.1.2 临床特征 畏寒、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42例患者急性起病,均有畏寒、高热,最高体温39℃ ~42℃,其中弛张热31例,稽留热10例,不规则热5例。43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0×109,3例患者白细胞<5×10 g/L。

1.1.3 高危因素 年龄>65岁16例,基础疾病严重同时存在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有31例,伴有低蛋白血症27例,有长期外科置管引流者6例,均行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及胃管,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超1周者4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超5 d者24例,有创机械通气32例,持续床边血液滤过7例。

1.2 方法

1.2.1 血培养及真菌鉴定无菌条件下采取中心静脉管血和外周静脉血各10 ml,穿刺人80 ml血液需氧培养瓶中,立即送检验科置ESP血液培养仪中进行连续振荡培养和监测,每天观察有无阳性并报告。5 d内仪器报告有阳性者,马上转种至血平板,35℃培养24~48 h,有菌生长即进行分离鉴定。真菌者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CC4的YBC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1.2.2 治疗46例患者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应用两性霉素B(0.5~1 mg)/(kg·d),静脉滴注,总剂量1~1.5 g)、治疗者6例,氟康唑(200 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43例。

1.3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因非真菌感染性疾患者住ICU,均在住ICU 48 h后出现败血症的临床症状且真菌血培养阳性。

2 结果

结果46例败血症血微生物培养共获得真菌菌株48株,念珠菌是主要病原体(86.4%);入侵途径以中心静脉导管为最多(35.6%);总病死率58.6%,为同期ICU病死率的8.6倍;多脏器功能衰竭与感染性休克是预后不良的先兆因素。

3 讨论

近年来院内感染中真菌感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真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达41% ~53.3%[2],但是真菌败血症的死亡干扰因素较多,其中原发疾病直接影响死亡率,国内尚未见大宗的多中心真菌败血症研究的报道。真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很多,原发疾病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患者本身已存在免疫机能低下,加之化疗、激素应用,使机体免疫机能进一步受损。长时间、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应用降低机体对定植菌的抵抗力,更有利于真菌的增殖及扩散。中心静脉导管及各种侵袭性导管的应用,给真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均存在这些危险因素,尤其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及静脉高能营养补充更容易诱发真菌败血症。

真菌性败血症的血培养结果有滞后性的特点,有学者认为真菌性败血症48 h后才行抗真菌治疗与高病死率明显相关。因此,当临床高度怀疑真菌性败血症时可先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待药敏结果回执后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后续治疗。真菌败血症以念珠菌为最多,而念珠菌中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关键是及早应用,剂量要足,相对时间要长。但是氟康唑对某些非白念珠菌感染的真菌败血症并无作用,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仍是真菌败血症的首选和敏感药物。

[1]李小平,张延霞,林丹,等.34例医院感染败血症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19-521.

[2]王爱霞,邓国华.从败血症观察院内真菌感染的动向.中华内科杂志,2002,41(7):489-490.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氟康唑败血症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