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娅红
纳洛酮1960年合成,1963年开始用于临床,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急性乙醇中毒等的解救。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老药也有了新的用途。
纳洛酮(烯丙羟吗啡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药,可与阿片受体呈立体专一性结合,阻止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临床主要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患者苏醒,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急性乙醇中毒,以及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和临床使用的深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与其血浆中的β-内啡肽含量增加有关,可降低脑干神经元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减慢呼吸,甚至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缺氧和酸中毒进一步刺激β-内啡肽释放入血,加重缺氧的程度。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使血浆的β-内啡肽水平降低,与分布在心、脑、组织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解除β-内啡肽对脑、呼吸、心脏、中枢及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抑制作用,降低脑干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从而兴奋呼吸中枢,改善通气障碍,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停止呼吸暂停发作;纳洛酮还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心肌缺氧,增加脑灌注压,保证心脑重要器官血液供给,阻断缺氧继发性脑损伤。徐庆玲应用纳洛酮和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安全有效[1]。李军等选取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诊断标准的患儿83例,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均在发生首次呼吸暂停即予负荷量氨茶碱5 mg/kg,12 h后予维持量2.5 mg/(kg·次),每12 h一次。治疗组加用纳洛酮0.1 mg/(kg·次),每8 h一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2]。在临床应用中,纳洛酮剂量安全范围大,无明显不良反应,故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效果较单用氨茶碱好,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研究表明氯胺酮能够对抗小鼠电刺激引起的惊厥,小剂量纳洛酮能增强氯胺酮的镇痛效应。周纯等以小鼠实验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利多卡因惊厥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胺酮20 mg/kg腹腔注射可以拮抗利多卡因的致惊厥作用,小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利多卡因惊厥有一定的增强作用[3]。
无痛胃镜因在全麻下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故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其麻醉诱导常采用丙泊酚、芬太尼为基础的用药方案,但少数患者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后可出现清醒时间延迟引发呼吸暂停、误吸,出现肺水肿的可能性,因此缩短麻醉清醒时间可降低呼吸抑制、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任学云等选择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实验组,78例)和丙泊酚、芬太尼组(对照组,62例),纳洛酮组:先静脉推注芬太尼0.001~0.003 mg/kg,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2 mg/kg,检查结束时立刻静脉推注纳洛酮2 μg/kg;对照组:静脉推注芬太尼1.5~2.5 g/kg,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2 mg/kg。经统计学分析纳洛酮组在麻醉清醒时间、呼吸抑制或暂停、肌阵挛、抽搐等指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小剂量纳洛酮在检查结束时即静脉推注,结果表明使麻醉清醒时间明显改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降低,短暂性呼吸暂停发生率仅24%,显著低于单用丙泊酚麻醉组,纳洛酮静脉推注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虽可致部分患者疼痛感增加,但患者呼吸、循环抑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使无痛胃镜的操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增强[4]。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为危重的症状,也是构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纳洛酮主要通过与内啡肽的拮抗作用,迅速逆转内啡肽对呼吸和循环体统的抑制效应,使复苏中外源性肾上腺素效应得到更好发挥,同时能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减轻脑水肿,促进复苏成功。用药后即出现深大且快速的呼吸,及时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及动脉血氧分压,对于加速中枢神经功能和心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纳洛酮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急救,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5]。
复方苯乙哌啶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作用,可迅速止泻,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该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婴幼儿对其特别敏感,易发生中毒,由于该药中毒易发生中枢神经及呼吸抑制,如就诊时间过短,呼吸衰竭时间过长,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在冯伟静等的研究中用纳洛酮救治62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提示纳洛酮是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有效药物,早期足量的应用纳洛酮是救治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成功的关键[6]。
除此之外,纳洛酮尚有报道用于治疗各种休克、药物(如一氧化碳[7]、氯氮平[8]、炮烟[9]、地西泮[10]等)急性中毒的解救,还用于肺水肿、肺性脑病、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的治疗,对颅脑损伤后呼吸骤停的恢复疗效较高[11]。
纳洛酮临床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除常见的恶心、呕吐、厌食外,未发现其他危及生命的毒副作用,上述反应只需减慢给药速度即可缓解,一般不需要终止治疗。但纳洛酮的药理作用方面尚存在许多谜团,仍需临床工作者和基础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过去10年来,西方各国开发的“全新化学实体药物”(NCEs)的上市数量呈逐年下降之势。这是因为在21世纪初开发一个新药的总成本平均达8.9亿美元,花费时间在8~10年。且即使新药能顺利通过严格评审后上市,有时还要面临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为了防止上市新药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从而构成对患者的潜在危害,美国FDA加强了对“全新化学实体药物”和生物工程新药的严格审批顺序并延长了审批时间。这样一来在美国一只全新化学实体新药从立项研究之日起到获准上市至少需要15年时间,从今以后开发全新化学药物更加不易[12]。那么,能否在现有药物中开发出出人意料的新用途,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呢?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今后将会有更多有价值的老药新用途被人们陆续发现。
[1]徐庆玲.氨茶碱、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疗效及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302-303.
[2]李军,黄瑞文,周勇,等.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612-6613.
[3]周纯,赵单,吕娟,等.小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利多卡因惊厥作用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6):1343-1345.
[4]任学云,白飞虎,陈学新.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无痛胃镜78例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2010,16(32):1-2.
[5]朱丽芬.纳洛酮对心脏骤停急救的临床分析.中外医药,2010,NO.30.
[6]冯伟静,徐金鑫.纳洛酮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62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1):7700.
[7]张慧,田秀燕.纳洛酮治疗26例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分析.医学信息,2010,23(11):4032.
[8]金峰花,刘洋.纳洛酮治疗急性氯氮平中毒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1):7761-7762.
[9]黄桂平,徐昭顺.纳洛酮和东莨菪碱救治急性炮烟中毒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11):48-49.
[10]张振权.纳洛酮治疗急性安定中毒56例.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126-127.
[11]武红梅.纳洛酮的临床新用途.中国校医,2009,23(4):474-475.
[12]徐峥奎.“老药新用”国外研究近况与市场前景.中国制药信息,2008,24(8):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