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2011-08-15 00:42严诗伟任柏勇黄自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电刀渗液缝线

严诗伟 任柏勇 黄自生

浅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严诗伟 任柏勇 黄自生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 2002~2009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 56例临床资料。结果 A组术后 12~14 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 5~7 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 14~18天。两组患者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有否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否使用电刀,切口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手术;腹部;脂肪液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手术患者增加,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我科 2002~2009年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 56例,总结这些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防治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男 16例,女 40例,年龄 30~75岁,平均 54.6岁。均为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均大于30),皮下脂肪层厚度 6~11 cm,平均 8.2 cm,上腹部手术 38例(包括胆囊切除术 21例,胆肠吻合术 6例,胃癌根治术 5例,胃穿孔修补术4例,脾切除术2例)。下腹部手术18例(阑尾切除术 10例,小肠破裂肠段切除加肠修补术 4例,小肠憩室切除术 1例,结直肠癌根治术 3例)。所有患者手术后 3~8天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无气味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切口愈合不良,渗液涂片镜检呈较多脂肪滴,连续 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对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①多发生在术后 5~7 d,大部分患者除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 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本组 56例均符合上述标准。

1.3 方法 根据切口渗液情况,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9例,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缝线,内置盐水纱条引流,每天换药 1次,直至伤口愈合。B组:17例,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拆除全部缝线,用高渗盐水及庆大霉素纱布填塞,每天 1~2次,待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两组患者均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A组:术后12~14 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 5~7 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 14~18 d。两组患者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

3 讨论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笔者分析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等因素有关。①皮下脂肪厚,术中对脂肪反复切割、钳夹、挤压等,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产生较多渗液,影响愈合;②不注意保护切口,暴露时间长,过度牵拉损伤使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发生液化;③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电凝模式下切开皮下脂肪层,可能使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变性,还可使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栓塞进一步影响血供;④止血不全,渗血、血肿形成,致脂肪液化坏死;⑤缝合脂肪层时如有残留死腔,可渗出积液;如缝线骑跨脂肪组织过多,切割组织也可形成死腔,从而形成积液;如结扎线过紧或缝线密集,造成组织缺血可引起无菌性坏死而形成积液;⑥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使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发生障碍,从而使脂肪坏死液化;⑦术中应用化疗药物沾染伤口、缝线、线结异物排斥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⑧关闭切口时,如皮下脂肪颗粒未清除干净,也可能造成脂肪液化。

3.2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处理 笔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①术前详查患者,评估肥胖程度,对有糖尿病的患者,控制好血糖;②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操作精细轻柔,止血彻底;③缝合不留死腔,若脂肪过厚,可分两层缝合,缝线骑跨的组织不要太多,预防缝线切割形成死腔,打结要松紧适宜,预防缺血坏死;④选择对组织刺激小、引流效果好的缝合材料,切口少量渗液能有效引流,对切口脂肪液化有预防作用;⑤对肥胖患者慎用电刀,或先用手术刀快速切开皮下组织后,再以电刀局部电凝止血,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将电刀强度调至恰好能切割组织的范围,避免反复切割组织造成大量脂肪组织坏死,液化;⑥关腹后用多量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将已坏死的脂肪组织冲洗干净,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⑦肥胖患者,术后可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⑧肥胖患者为避免脂肪液化可于皮下行橡皮片引流 24~48 h后拔除;早期观察换药、早期可拆部分细线,可使切口减压,减少缝线排斥反应产生的渗液[1-3]。适当挤压伤口,可排除部分渗液;⑨术后伤口用医用酒精湿敷,减轻水肿,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⑩出现脂肪液化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愈合时间,要根据切口愈合情况,渗液多少而决定。渗液较多、愈合不好时,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勤换药,待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以减少患者费用和痛苦,缩短愈合时间;○11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1] 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治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

[2] 李仓红.切口脂肪液化36例病因及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2:614.

[3] 杨维良,姜学海,徐峰.乳房脂肪坏死 35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2,12(7):376.

432000湖北航天医院

猜你喜欢
电刀渗液缝线
医用高频电刀波峰因子质量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