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萍 蒋延琼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失血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现将我院抢救产后大出血休克致重度昏迷9 h成功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谢xx,住院号2117,孕41+6周,系外地来蓉打工者,有二次剖宫产史,因规律疼痛5 h急诊入院,孕期未做产检。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胎头拨露,孕妇呼痛不止,有发生子宫破裂可能,立即入手术室,分娩同时呼叫院内抢救小组,10 min后经阴道娩出一活男婴,APAR评分5-8-9,体重3500 g,身长50 cm。此时,阴道涌出鲜红血液约1500 ml,立即手剥胎盘,胎膜完整。查血压80/45 mmhg,意识障碍,子宫轮廓不清,plt39*109,HB31g/L,凝血功能基本正常,给予大量宫缩剂处理无效且有活动出血,疑子宫破裂可能性大,立即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同时呼叫上级医院紧急救援。产后1 h估计出血3500 ml,血压又继续降至60/30 mm Hg,深昏迷,建立静脉四通道扩容,输红细胞悬液8 U,冷沉淀10 U,冰冻血浆900 ml,血小板2 U,吸氧,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术中发现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子宫破口大,不整齐,无法修补,行子宫次全切术,术毕血止。术后给予强心利尿、脱水剂防治脑水肿,患者生命体征逐步趋于平稳,继续给予防治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症、观察治疗,术后9 h神智逐步转清,未出现精神情感障碍和智能障碍,10 d后痊愈出院。
根据2008年WHO公布影响孕产妇分娩死亡三大因素[2]是:是否有技术熟练的医务人员、重症时是否有紧急的医疗处理以及计划生育时间与间隔。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因设施设备等因素,疑难高危孕产妇均必须转诊,但因本例急诊入院急产,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按产科急救的原则[3],就地抢救治疗。因接诊医务人员的处理果断正确,报告迅速,呼救及时,专家反应快速,技术支持到位,血源得以快速保障,保持气道通畅,抢救才得以成功,也避免了缺氧性脑损害,作为偏远的基层医疗机构实属不易。产后发生席汉综合征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后大出血,特别是伴有较长时间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导致垂体功能不全,继发垂体前叶多种激素减退,出现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生殖器及乳房萎缩等症状,同时伴有促肾上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过低,出现虚弱、厌食、贫血、畏寒、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我国,其发生率至少占产后大出血性休克的25%[4],但本例是否发生席汉氏综合征却有待于产后随访观察。同时要加强孕产妇的保健意识教育,做好产前检查和提前住院待产,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5],本病例是非常典型的病理产科案例,其防治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5.
[2]刘付蓉,陈兢思,陈敦全.美国妇产科医学会产后出血指南解读(二).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9-31.
[3]胡蓉平.成都市产科急救网络建设及运行效果.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01.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13-2414.
[5]朱芳芳.崇信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