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南莫中学,江苏海安 226681)
新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有一点就是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结果等进行评价。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评价将作为一个过程推进人类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是对简单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也就是对学习之前、学习过程中和学习之后成果的评价。说明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全方位的评价。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到底执行得如何呢?值得深思和探讨。
高一年级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情境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通过初中三年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1:打游戏。
生2:会上网,用QQ聊天,看视频。
生3:会用Word处理文字、Excel处理电子表格、做简单的Flash动画。
……
教师提出这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动机,评价的是学生答题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程性评价的事例。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现代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每位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同一个起点、不同的要求、不一样的结果,教师能看到他们的进步,达到预期的目标就是一种成功。在平时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答案往往会在教师预设教学之外,也就是结果会是非预期的。这时,教师要充分抓住契机,对他们的答案多给予恰当的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为以后很好地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过程性评价能体现出全面、客观、公正、即时性、关注学习过程等特点。
上例中,“打游戏”,说明学生们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钻研精神;“聊天、看视频”,说明学生们已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处理文字、表格、制作动画”,说明学生们已能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素养已开始在他们身上体现。
1.依据评价主体,可分为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价等形式
自评是学生对一个知识点、一个章节的掌握情况的小结或对一段时间内自己表现的认可,评价的标准可以是自己事先制定的,也可以是老师或他人先前圈定的范围。互评则是同学之间就同一问题进行相互评价。师评和家长评价就是对同一问题从多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师评是所有评价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师评在更大程度上激励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4-6名学生组成。如利用信息集成工具(如Frontpage)编辑网页,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每一个组的每位学生都对自己作品先做出评价,同时对本组其他同学再做互评,教师再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做客观公正的点评。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后,促使学生在激励中不断成长。“孩子的进步源于我们的鼓励”。
2.依据评价载体,可分为口头评价、纸质评价和电子评价
口头评价就是教师或学生对某同学的答案或操作给予口头型的点评。一般以“好”、“你的操作方法比老师还好”、“基本正确”、“如再修改一下是不是更好呢芽”……以这样言简意赅的形式进行当场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纸质评价是对学生的评价以纸质材料作为载体呈现出来。就一个知识点,可用评价表的形式在授课过程中当堂实现。这种评价方式往往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加。它的作用是能将每次的评价记录以纸质档案存档以便备查,为以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提供书面依据。纸质评价要求将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以档案袋的方式存储。可见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是带来存储空间的问题,如果要调阅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过程,就一个学校而言,必须从几千人的信息技术学科档案袋中手工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大量细致地总结,才能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这是一件比较繁琐事件,工作量比较大,而且较难实现。
电子评价是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借助电子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如可以设置一个服务器,建立班级和学生自己的e-ponfolio电子文件夹,将学生每次上机操作的作品,都存放在该服务器中,在上传之前设置表格,学生相应栏目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再对学生上传的作品进行师评工作。这样评价的结果便于存档,节省空间,而且能很顺利调阅到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真正发挥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电子平台可以是e-ponfolio电子文件夹,还可以是网络数据库、电子白板、IIS代理服务器等多种方式。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并未能真正实行过程性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问题:
素质教育模式下,过程性评价能充分发挥其用武之地,每节课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而应试教育模式下,过程性评价却很难实现,有时会弄巧成拙,平时教学过程往往都会被考试大纲的阴影笼罩。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二者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较易实现。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试教育几乎毫无关联。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终身学习,只有认真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认真执行过程性评价,才能最终实现提高信息素养的总目标。
不能为了评价而去组织评价。过于平凡的过程性评价,可能会华而不实,浮于表面,不切实际。反之,只重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性的评价,同样也不易体现学生的成长过程。过程性评价的载体可以有多种,不可一味追求纸质评价或者电子平台的评价,而放弃口头评价等其他形式;也不可因纸质或电子评价相对的繁琐而全用口头评价替代。在平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少数信息技术教师仍然是只关注学生的操作结果,如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都能完成,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只有当组织学科组的课堂教学观摩或教研活动时,才勉强实施他们心目中的过程性评价。由于平时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可想这样的随心所欲地评价将会是怎样的课堂效果,根本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因此,过程性评价关键在于平时就要认真落实。
因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对他们评价的标准也应不完全相同。另外,过程性评价存在即时性,对某个事物的评价可能是即时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评价标准会因时而变,甚至将失去评价的价值。因此,过程性评价不能用统一标准局限于某一时刻的评价。如:建立自己的主题网站这个知识点。完成网站的建立,一位学生可能需要好几节课才能实现。第一节课时要求学生新建站点,并适当添加元素。做得较快的学生可能已经新建了网页,并添加图片、文字、声音、表格等多种网页元素,而操作相对较慢的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可能只新建了站点。就这一节课的过程性评价,同学、老师应做到因人而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如果几节课后,再对这两类学生进行评价,可能就没有了差距,因为他们都已完成了网站的建立。过程性评价应该体现出活动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和互评往往缺乏公正性,要么给自己评价较高,要么给他人评价较高或很低,背离过程性评价的宗旨,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相对是比较公正的。教师在制定评价细则时,可以控制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权重,如自评、互评、师评比例为2:3:5。这样即使学生自评、互评偏离目标的情况,通过教师客观、公正的师评,也可以给学生一个相对合理的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课堂还可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借助电子平台对每一位学生的阶段评价和总结评价以及学生的成果等进行网上公示,接受每一位学生的监督。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形成档案资料,呈现学生的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最终完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2003.
[2]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6,(6).
[4]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