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 冰
凝聚新共识,寻求新突破
□ 严 冰
继续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是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办好开放大学”,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在新的形势下亟待凝聚新的共识,逐步解决制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的瓶颈问题
《规划纲要》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对广播电视大学既是重要机遇,更是严峻挑战。当年创办电大的初衷就是要办中国的开放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也早就被确定为电大的发展目标。但因为《规划纲要》说要“办好开放大学”,便以为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跋涉30余年的电大可以轻易实现“华丽转身”,恐怕是不现实的。许多瓶颈问题有待逐步解决。最重要的,可能是国家为开放大学提供的制度保障,再就是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实体的基本建设。开放大学的基本建设与普通高校有相同的方面,作为新型大学实体也有自身的特点。目前,各方面基于不同理念及利益考量,对“办好开放大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阐释和不同的路径选择。但对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实体的很多基本建设问题还是有必要尽可能聚焦,比如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问题。当前,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比如课程教学资源怎样才能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变化,尤其是学习者学习需求变化,包括学习者对于广播电视大学这样的学校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的需求变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的创新,和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如何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相应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为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提供了哪些新的可能性,以及这些新的可能性的实现路径。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大学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探索,尤其是开放教育试点启动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进展,但也有不少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现在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有些方面的探索明显落伍,我们不能坐井观天。有几个关键词,即动力,能力,压力。当前是不是可以说,普遍缺乏足够的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的动力?如果内在动力确实不足,显然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省级广播电视大学都是独立设置的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准,是各个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能力的形成当然需要有个过程,现在有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动力不足,加上能力不足,要想办好开放大学,在课程教学资源方面势必面临巨大压力,而且压力的强度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进程将会越来越大。怎样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转化为能力的提升,值得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必须形成新的共识与合力。至于具体工作思路,简单地说还是“五抓”:一抓建设,提高质量;二抓应用,适应需求;三抓服务,提升能力;四抓共享,探索机制;五抓课题,研究规律。
在开放大学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运行机制创新进程中,认真探索和研究开放大学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课程教学资源,什么样的课程教学资源才是好的教学资源,怎么才能建成好的课程教学资源。要着眼于课程品质和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资源质量,特别重视能够适应学习者多样化、个别化学习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对于开放大学来说,什么样的课程教学资源才是好的教学资源?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媒体观。这些“观”也是“关”,这些“关”过不去,怎么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当然,许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解决,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被动等待。关于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无”和“好坏”问题,多年来有种说法,是要先解决“有无”问题,然后再考虑“好坏”问题。对这样的说法可能需要作些辨析,要防止此类说法成为不重视课程教学资源质量的托辞。学校理应为学习者提供能够基本满足其学习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求才可以说“有”,“有无”和“好坏”显然是相关的。有本文字教材,再制作两小时视频课程,如果不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恐怕不能说已经“有”课程教学资源了。现在相当多的课程教学资源,尤其是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一些自开课程的教学资源,就其质量而言,显然不能说已经解决了“有无”问题。这还没有考虑到学习需求的发展和变化,“有无”本来就是动态的,今天“有”了,不等于明天还“有”。对于开放大学而言,“好”的课程教学资源,与其他类型的大学有共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有些文字教材在普通高校确实是“好”的,拿到主要面向在职成人开展继续教育的开放大学,可能不一定是合格教材。关键在于,成人远程学习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质量如果脱离了课程评价,可能是缺乏说服力的。课程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又是构成课程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最终还是要看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的实际作用。我们正在开展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督导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并确定以课程评价为“突破口”,提出要通过课程评价为课程决策、改革、建设和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并使课程评价逐步成为教学工作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机构成。课程评价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要认真研究课程评价与课程教学资源评价的关系问题。还有一点是以往多次强调过的,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不能说是教学基本建设。这个不难理解,否则,像英国开放大学就从来没有搞过什么精品课程建设,你不能说它没有教学基本建设吧?作为推进课程建设的措施,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在于体现导向,承载成果,提供示范,推进探索,所要实现的目标,最关键的还是要拉动课程品质总体提升和课程建设综合能力提升。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不等于重视课程建设,有些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成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或者别的背离精品课程建设初衷的什么工程的危险。而且,课程建设不光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将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应用作为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创新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支撑,作为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要将推进课程资源应用与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和培育、引导学习者的需求,激发、引导和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对于课程教学资源应用问题,要避免就事论事,不能把所谓“没人用”当作轻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理由。同时,衡量课程教学资源应用的成效,如果把能否通过卖资源直接收回投入甚至赚钱作为核心指标,那就成了做生意了。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投入,教学资源应用也需要投入。这里说的不只是教学经费投入,还有对于学习者的情感投入,包括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及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相应保障。作为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支撑,作为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必须切实推进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有人总在抱怨学生不爱用课程教学资源,这种抱怨于事无补。如果说我们面对的学习者群体的现状就是如此,我们有责任帮助学习者形成或者强化应用课程教学资源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可以说这本来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培养目标的一部分。再说,爱用的前提应该是有用和好用,如果我们提供的课程教学资源不能主动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者使用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的过程中又不能提供好的支持服务,反过来把责任推给学习者,似乎就更没有什么道理了。
课程教学资源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客观呈现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改革的现状。有必要特别关注教师在课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探索方面的作用。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引导和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应用很难取得实际成效。还有正在试点的课程教学团队,可能也有必要特别关注课程教学资源应用问题。广播电视大学早就提出要实现“有支持的学习”,直到现在这还只能说是“愿景”。衡量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考察在指导和帮助学生使用课程教学资源方面做得如何,可能是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观测点。技术平台在课程教学资源应用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但许多作用目前还没有能够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出来,所碰到的“瓶颈”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模式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的问题。
开放与共享是开放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和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开放大学首先应该成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同时作为国家教育资源和公共教育资源,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关键在于各方面都要少些空谈,少些等待,多些使命感和责任感,多些实干
最近,国外“牛校”的网络公开课程在中国骤然大热。其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 IT)于2001年率先推出“公开课程材料(O CW)”后不久,就有了M IT-O CW将向我国高校开放的消息。我当时即曾指出,资源共享的困难也许主要不在技术层面,它涉及到观念、机制、利益等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而究其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还没有为资源共享提供必要条件,我们缺乏所谓“共享文化”。正如M IT时任校长查尔斯说:“公开课程材料在这个市场驱动的世界里看起来似乎是反常规的,它不符合当今崇尚物质的价值观的潮流。但是,实际上,它却和我所认为的M IT最好的信念是一致的,那就是创新。”我曾说,M IT等名校的“公开课程”给中国高校在理念、机制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可能比引进成百上千种公开课程更有意义,尤其期待那些国家有巨额投入的“一流大学”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还是“山重水复”而未见“柳暗花明”,即使本身作为一个系统的广播电视大学,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进程也是步履维艰。未来的国家开放大学,或者说中国的开放大学,必须提高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能力和水平。这不仅是《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开放大学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不管开放大学今后可能形成什么样的架构或者格局,如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创新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要想办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开放大学是不可能的。
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特别是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协作会应该而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以及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根据协作会的宗旨,集思广益,求同存异,坚定不移地推进共建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创新,重点是在实践中研究相关问题和探索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路径。当前,要以参与实施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平台搭建工程为“切入点”,以共同建设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为“突破口”,以提升全国电大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为“着眼点”,以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为“创新点”,以能否形成一批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并带动课程品质总体提升为重要“观测点”,通过试点、项目研究、课题研究持续推进这个进程。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其中特别强调要“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承担的单位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已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将在全国各地建立若干不同类型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对于参与实施项目的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及其承担建设的分中心来说,近期目标自然是根据项目要求完成示范应用任务,长期目标则是通过参与实施项目推进分中心的建设和相关探索,逐步实现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国家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目标。将分中心建设好、运行好,不仅仅是参与实施项目的要求,更有可能成为相关地方广播电视大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充分和清楚地显现出来。
(本文系严冰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协作会第四次理事会上的总结发言要点,根据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 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