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颖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天津300180)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傅颖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天津300180)
21世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对人才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正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这一要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应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树立自主创新的学习理念,形成较全面的信息技术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方法的现状,并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设想。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体现,以及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升程度。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的探讨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经常论谈的话题。那么,对于中职信息技术课而言,究竟何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其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所呈现的特点、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等。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才能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笔者在多年的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现结合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中职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还普遍采用着“粉笔+黑板”的传统教授模式,存在着照本宣科,死教书,教死书的问题。随着教学的进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少。
中职信息技术课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传统讲解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强调学生对教师行为的依赖,规定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设计以“灌输知识”为本,通过规定教师的行为,把规定的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学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常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性知识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等等。(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许多教师习惯借助示范性实验,或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演示法使学生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很多示范动作或操作,学生则须模仿和反复不断地练习。虽然这种模式相比纯板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是仍然需要教师进行长时间的讲授。过多的语言(听觉)刺激,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学生听觉、视觉疲劳,注意力下降,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二)课程内容滞后,体系结构不完善
“近1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以年均30%的增速飞快发展,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早在2004年年底,信息产业已占到GDP的7%,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是,在如此好的行业形势下,目前我国400万名IT专业学生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主任蒋宗礼教授对我国IT职业教育现状的表述。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而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却更新缓慢。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更新速度总是远远落后于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有些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新知识、新技术含量低,缺乏适用性、超前性。教学内容的陈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教育的先进性,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中职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结构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多数教材比较注重从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到它的作用以及意义等,而忽略了它的实际应用。例如,讲解某种编程语言时,先讲解它的基本构造特点,然后讲解相关的函数,再讲解语句,到这时,学生已经觉得这种语言对于他们的知识基础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根本提不起兴趣继续学习。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教师应因材施教,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愿意学的知识模块组织教学。
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不应一味采用传统讲授式模式,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死书,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少。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然愿意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而教师则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学生互动交流要成为一种常态,使课堂教育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可考虑选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当人们发现某一不熟悉的事物和另一熟悉的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之处时,借助于类比的方法,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也应具有相同属性的方法,称为类比法。类比法要求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导出教学对象的类比物 (依据某类相似性),进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类比法进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相似的现象、属性和性质,查明结构的相似性,进而进行类比推理。比如,文件名包括主名和扩展名,就像人名由姓和名组成一样,扩展名代表文件的类型就像姓代表家族一样,所以主名是由用户根据“见名知义”的原则来取的,而扩展名一般都是与应用程序关联在一起的,用户不能随意更改。我们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类似概念入手,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有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应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从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最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复合型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困此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培养,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例如,在讲授“Word2003”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会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写个人简历,让学生通过完成文字设置、段落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文档美化等相关任务,最终设计出一份自己较满意的个人简历,并完成知识的积累。
(三)小组活动法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开展小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集体活动能力以及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Visual Foxpro程序循环设计”过程中,教师讲完新课内容后,要求学生编程实现求解一个随机给出的100以内的数加、减、乘、除、乘方问题的程序,答题者由键盘输入答案,如正确,则输出“You areright!”,否则输出“It'swrong!”。在操作上,我把全班学生分成5组,每个组分别完成加、减、乘、除、乘方程序。当任务布置完后,各小组分别进行分析,有的编写程序,有的录入程序,有的进行调试,最后,再让这5个小组进行讨论和相互交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都很积极,不但每个人都能掌握相应知识点,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分工合作的学习作风,增强了他们学习上的竞争意识。
(四)BTEC教学法
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中进行课业设计,让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来解决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难题。以“人格本位”来充实和完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能力标准、课程模式、教学方式及评价机制,是BTEC课程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当前发达国家职教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基本趋势。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5]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6]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7]苏新莉.借鉴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华夏教育,2009,(8).
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38-02
傅颖(1982—),女,在职硕士研究生,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