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黑龙江省建设集团)
浅谈混凝土工程常见缺陷的防治
王俊
(黑龙江省建设集团)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住宅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混凝土是当代最大的人造材料,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常见的缺陷,影响结构的安全。下面就混凝土工程中一些常见的质量缺陷的防治进行探讨。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粗浅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其表现为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3)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
2、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其表现为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1、产生的原因
(1)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造成棱角处混凝土失水或水化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拆模过早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够强度,致使棱角受损。
2、防治措施
缺棱掉角处,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加以养护。
其表现为局部表面出现酥松,无水泥浆,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毫米,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浇筑时没有逐层振捣;
(4)混凝土在倾掷入模时,因倾落高度太大而分层;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2、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1~1.5小时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2)蜂窝的清净工作: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其表现为拆模后钢筋裸露在混凝土表面。
1、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
(4)模扳湿润不够,吸水过多,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2、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不发生偏移,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2)表面漏筋刷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其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3)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一些部位堵塞不通。
2、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捣实和养护。
在砼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这些质量缺陷,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砼施工质量,减少经济损失。一旦出现质量缺陷,应及时会同工程监理等部门共同研究,尽快解决,以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本人对混凝土的施工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
TU651
1674-3954(2011)03-0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