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索

2011-08-15 00:51杨俊珂蔡玉鸿
中小学电教 2011年4期
关键词:课文情境情感

☆ 杨俊珂 蔡玉鸿

(1.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徐州 221009;2.徐州市民富园小学,江苏徐州 221009)

引言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1]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那应当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讨论者较多。但从有关讨论来看,不少讨论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把情感教育作为认知教育的一种实现手段,而不是把情感教育作为独立的目标,从而导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手段主要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或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情感教育虽然有助于认知教育的实现,但它有自己独立的目标,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应当根据这一独立目标来设计,而不能仅仅围绕着认知教育的实现来设计。

信息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可挖性的特点。它能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随时提供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调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2]当今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过程中,它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绩效,而且也是学习者全身心地把情感投入到创造性学习中去。情感作为影响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构成、技能训练、行为态度的培养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人们开展的研究大多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影响,对信息技术与学习者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研究,特别是在课堂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情感教育。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这个手段来实现情感教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熟读教材,借助信息技术深挖情感

情感包含爱好、快乐、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等几种基本情绪。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和情感发展特点所编选的,其中蕴涵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如《番茄太阳》表现了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奋进的力量;《第一朵杏花》则表现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情感是需要感悟的,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要让作者的情感被学生所体验和感悟,就要求教师运用一切手段来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好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做好与学生进行情感撞击并达到共鸣的充分准备。

小学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关于祖国及民族感情方面的,如《开国大典》、《梅花魂》、《曼谷的小象》等;二是有关生活、历史风云方面的,如《三顾茅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草船借箭》、《第一场雪》等;三是关于亲情、友情方面的,如《第一次抱母亲》、《他是我的朋友》、《可贵的沉默》等;四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人类的老师》、《马踏飞燕》等;五是关于伟人名人情操方面,如《永远的白衣战士》、《公仪休拒收礼物》、《一夜的工作》等;六是关于介绍世界风情方面的,如《威尼斯小艇》等。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确定不同的情感侧重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进行教学。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因素,也就不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情感教育也就不可能达到。以往教师只是借助教科书和教案来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茂能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因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助于挖掘教材中潜藏的情感。通过多媒体网络,将蕴含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同时融入教师自己对教材内容的一些情感,由此感染学生,使学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这样,便自然形成师生情感交流,使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反映在相应的教学情绪气氛中。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内容中显性情感的情感感染力、熏陶力乃至震撼力,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更深入地领会和感悟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从景入情

文章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体,是作者思想感情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但小学生的思维很大部分还是具有具体思维的特点,他们没有经历过相似的生活,对比较抽象的语句也很难准确理解。离开了具体的情境,小学生就很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一切直观的手段,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之中,并激发其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准确理解作者意图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观看关于西沙群岛的挂图、幻灯片,在声、像、文字的共同作用下,使学生进入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中,增强学生对作者意图表达的情感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跟着配乐朗读,深深体会它的美和富饶。又如在《威尼斯小艇》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一座吗,它的美景你领略过吗?这就创设了一个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播放威尼斯整体风光的录像,观看完威尼斯录像后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谈一谈威尼斯给学生的印象;接下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威尼斯,体会小艇对威尼斯的重要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交流,以情激情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要使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除了需要教师通过言语、“身教”对学生进行讲解外,还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要使课文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也就是说,课文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学生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并把作者的感情波澜生动地传导给学生,进而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喜怒哀乐要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协调同步,使学生随教学情境而发生情感共鸣,从而进入课文所表达的境界,而教师的这种情感展现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信息的表达,有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可以把富有情感的场景、画面和色彩,感人的人物及故事,优美动听的音乐,枯燥无味的文字等,都集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进入学生的感情世界,与其产生共鸣。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讲到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要么通过视频材料;要么配上沉重的音乐,教师眼含泪花表情凝重,语言激昂,学生也就会被教师的情绪感染,被邱少云为战斗胜利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又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中,可以在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播放那种低沉悲伤的音乐,以极力渲染气氛,营造一种悲伤的情境,使同学们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四、运用信息技术品析词句,披文入情

小学生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成语和概念却难以记住。语文就是言与文的结合体,情感本身就流淌在语言文字之间、潜伏在语言文字背后。所以说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课文中的情感在很多情况下,就体现在于一些关键的字或词句。为此,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字、词、句、标点,细细品味,做到“字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捕捉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拨动学生心弦。

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老班长的神态、动作,如老班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等动作、神态,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上用不同颜色的字呈现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既而切身体会到“小声点儿……咱俩是党员……”等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话语;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观看和仔细品析这些词句,学生的情感就会在朗读这些词句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五、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感情朗读,以声传情

课文的情感是通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为此,朗读并不是对课文简单的理解,更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习词句,而是一种感情的陶冶和情感的再创造。因为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体味、揣摩课文的意思,“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创作时相同的思想激情,体味到作者体现在课文中的情感,创造出更丰富深远的情感。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接触就会迟钝。”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同时用配乐做背景来优化朗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通过配音指导学生以一种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朗读课文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利用信息技术的音频有针对性地作情感性朗读指导,在读杨科欣赏大自然声乐部分时节奏是放慢的,读“小杨科”之死时,语调是缓慢低沉的。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感情。

六、运用信息技术指导角色表演,体验意境

小学生一般都有一种喜好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所以,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按照课文组成表演小组,商议角色分工来进行角色表演,表演中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声音语调和动作又是很关键的,那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先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观看相关视频,进而构思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通过一种“情境剧场”的方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充分表现自己,表达文章内容。这种做法通过个体的理解与群体的互动、创造性的体验与感受,既可增长学生的知识,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充实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当然,虽然学生的个性应当鼓励,应当引导,学生也可能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不同理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没有成熟,对一些事物的是非还可能缺乏辨别能力。因此,对于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课文情感的错误理解,教师应当适时加以引导与纠正,否则就可能使学生形成一种不良的情感因素,是非不分,以丑为美。

比如:《梅花魂》一文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最后,为了深刻体会这种感情在上述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一场情境剧。又如:《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它本身就是一场独幕剧,就更适合让学生扮演角色来感悟、体会本文的情感——公仪休清正廉明、坚持原则的高尚情操。所以,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选择先给学生们观看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体会、模仿人物的语调、神态、动作,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1]http://wenku.baidu.com/view/7c26cdf4f61fb7360b4c65e6.html

[2]邵保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08,(30):123.

[3]胡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J].学习月刊,2007,(18):103-104.

[4]游彩云.在语文数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J].教育导刊,1999,(6):28-30.

[5]李成福.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Z4):26.

[6]叶海智.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课文情境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