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昱明
磨课,让我欢喜让我忧
葛昱明
磨课,是指老师为了上好一节示范课,而对课堂教学进行反复打磨。磨课,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不小的作用;但是在磨课的过程中,也会对教师、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可小视的负面作用。
磨课 预设 生成 教学个性 真性情
所谓磨课,就是指为了上好一节示范课,或者是为了赛课,而由上课教师(甚至是全组教师)精心备课,然后反复地打磨这节课。在很多学校,磨课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这种模式对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也对这种模式感到些许的担忧。我想说:磨课,让我欢喜让我忧。
每一位参加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的教师,都对那几节比赛课或是示范课很期待。因为这种课堂,能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好的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见识科学而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也常常会因为教师精炼的课堂语言而感慨万千,会因为学生精彩的回答而啧啧称赞。所有这些,都会让我们去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明确努力地方向。为此,我喜欢这磨出来的课。
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却又看到这一节节磨出来的精彩的课堂背后,还隐隐存在些许的弊端,更让我感到担忧。
毋庸置疑,磨出来的课,预设的东西太多:从课堂教学流程、环节之间的过渡、问题设置的方式到漂亮的板书、精炼的语言,甚至细到哪一个问题找哪一个学生来回答都已经作了预设。我无意否认教师需要这样精心的备课,但我也不想欺骗我们的眼睛:课堂之上已经很难看到精彩的生成。因为所有的学生、所有的问题都已牢牢“掌控”在教师的手中。也许最后教学任务是“圆满”地完成了,但学生的一些有个性的见解却得不到应有的引申和客观的评价。笔者曾听过不少的公开课,却屡屡看到这样的尴尬:如果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不符合课件或教案的顺序,教师就会显得比较慌张;如果学生提出一些不同于教师或其他学生的看法,也许是因为不在预设之内,而被教师糊里糊涂的敷衍过去。这样的课堂,磨掉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机智,也磨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完美的预设,没有一点精彩的生成的课,我想这算不得是一节好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每个教师都懂的道理。况且,同是语文教师,也会因为性格、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特点。而磨课则往往请校内、县内甚至市内的专家进行指导,最后形成了导入是赵老师的、流程是钱老师的、过渡语是孙老师的、板书设计是王老师的这样的一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殊不知,作为上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本身的个性则很难得到体现。我从不反对教师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也不反对去模仿优秀的教学模式,但我绝不会赞同这种丧失了自我的学习方式。我不赞扬这样的有着赵钱孙李的太多痕迹的“精彩”课堂,也许这种课很好看,但却不耐看。从促进教师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不认为它的作用会比一节上课教师的本色课堂大多少。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在全国初中教育校长论坛上这样指出:“赛课成就了一批名师,耽误了一批学生。”学生们甚至为了帮老师磨好一节课,不得不跟着老师反复“练习”,甚至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配合老师作精“精彩”的发言。我不知道这样的课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是向老师学会了如何做好表面文章,还是尝到了察言观色的甜头……
当然,我再次声明,我不反对赛课,也绝不反对磨课。我只是希望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多一点自己的钻研,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多呈现一些本色的课堂,多给学生一些真善美的榜样示范;我也恳请我们的专家评委能多一些对教师教学个性的关注,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也期盼我们的学校的领导不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课名次,而是真正能以人为本,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出灿烂的个性的光芒。
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