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刘静恬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使得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向着国际化的发展。在加入WTO后,中国融入了国际市场,企业在这一重大转型时期把握关键并入国际大潮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但国外市场的开发使得本土企业承受着外来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不仅如此,国内企业还必须同国外优势企业进行抢占国际市场的对决,无论体现在对市场的争夺上,还是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都显得尤为激烈,如何进行企业国际化发展,关系着企业在这一局势下的健康与否,与企业的生死存亡休戚相关。从1988年到现在企业国际化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是初具规模,国内企业的涉外经营主要是以资源的开发、加工、运输、工程、餐饮为主。投资区域覆盖5大洲,但存在相对集中,投资金额不大等问题。本文就国际化内涵、不可控制因素的产生展开讨论,从而制定不可控制因素防制策略,促进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国外学者对国际化得研究深刻,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其的定义并不一致,但这些观点无疑是在对同一个主题进行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国际化本身是指国家或者企业进行超越国界的经济、经营活动;是可以用于描述具体或抽象的超越国际的经济活动。
沈娜和赵国杰于2001年对企业国际化(即企业跨国经营或国际化经营)的历程进行了总结概况。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企业往往是通过向国外出口商品或者到国外去订购商品来完成与国外企业的联系的,随着这样的联系的维持,贸易增多,出口机构应运而生,企业的出口并不是企业外向型的标准,此阶段企业的总部依然设置在国内。
(2)在以上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随之而来的关税、非关税壁垒等各因素均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企业转向当地生产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对外投资才真正意义上地开始。
(3)随着对外投资的日益加大,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使得企业在国外逐渐开始设立分公司,以便为企业拓展业务,开辟市场。随着覆盖面积全球化,连锁企业系统稳固,但此时的企业内部并未完善,各个子公司往往是各自为政的,趋化于本土企业。
(4)企业开始以整体发展的战略眼光统筹内部工作,将企业优势扩大化发展,并以世界需求为导向,建立稳固、高校的企业连锁。
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近20年来看,传统的资源优势为企业竞争作后备力量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质疑。究其原因,主要与日前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逐步成形,给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就这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难以适应的,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更替加快,产品使用周期紧缩,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取向,使得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幻莫测。其次,市场界限的模糊化发展,竞争的形式、规则乃至对手的模糊化使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由此可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着多元化的影响因素。对外部、内部各种因素的控制力高低关系着企业的发展。
所谓企业能力是指企业设定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部署、整合多方位资源以达到目标的能力,即企业在适应市场环境的前提下,能源开发、控制的能力,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可以说是企业协调内外可控制和不可控因素的能力。
就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上看,对企业国际化发展产生作用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
外部因素:第一,政策环境因素(企业投资所处的国家或地区政策体制);第二,国际市场条件,包括技术、各种软硬件配套体系等。这些因素往往被学者界定为客观存在的,难以通过企业内部协调的,企业发展的不可控因素。内部因素:第一,是指与产品相关的系列因素,如产品实力、产品技术、特性、适应市场的程度;第二,内部资源配置的相关因素,这一影响因素又可重两个层面上进行阐述,首先,管理组织的管理能力;其次,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能力(知识技能密集程度、组织文化的学习能力等)被界定为可控制因素的范畴。
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处的环境关联紧密,就博弈论的层面上看,不难理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制定和采取何种高效的战略,还在于它对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制定了什么样的策略,即企业对待不可控因素上的协调能力,企业能力的研究从加强内部控制开始转向对不可控因素战略研究上。《动态竞争战略》中指出“战略正变得越来越动态……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或策略完全有可能被对手的行为所破坏。一个特定战略或策略的力量不是由最初所采取的措施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它对竞争者行为和反应预测的准确程度和随时间而变化的消费者需求状况。战略的成功还有赖于它对竞争性环境下法规、技术等其他资源变化情况预见的有效性”。由此,战略不能单单局限在对可控制因素的控制力上,还应体现在不可控因素协调上。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3.3.1 环境因素的不可控性
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初期,对环境因素因素的性质不清导致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自身发展的战略思想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企业就是做到规模越大、发展越好,行业的多元化程度越强,竞争力越大,这一思想的引导下,不少企业开始进行盲目的扩张。从国际化发展的初期曲折路径上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3.2 市场复杂性的不可控性
对规模经济的误解,使得企业认为规模越大经济效率越高,不考虑自身的实力、环境等因素,盲目进行扩大化生产,最终导致,企业内部的从技术、人力资源倒管理能力上都是难以和扩大化的生产规模匹配发展的,形成空中楼阁,根基虚脱,抵御风险能力低下,最后被市场所淘汰。
盲目的扩张不仅不能使得企业发展均衡,往往还导致了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关系紧张,当这样的状态得不到遏制,企业内部的控制协调难以缓解这一矛盾的时候,企业的战略方针应作出适当的调整,注重改变运营体系取代单纯的内部系统改变,正确认识到企业发展中所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如当企业难以适应某一经济环境时,是否可以考虑转移市场或生产产品,将资源转移倒适合发展的领域,这样的根本体制转变才能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被淘汰,逐步成为风险抵御力强大的企业,为企业的扩大化发展创造条件。
3.3.3 市场多元化不可控性
从企业国际化发展初期的历程上看,对待降低风险的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偏激认识,不能客观的认识到,竞争环境的不可控性,认为分散待业是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而忽视了它为企业加重风险的可能性,对风险的认识不清。企业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企业市场行业的多样性,不同行业的规则、技能和企业的要求并不是都相同,企业不客观的认识到这一点,直接进行多元性经营,由于对于行业的不熟悉,新领域专业技能缺乏、管理经验缺乏、资金需要量大等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开辟新市场未完成,老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降低。由此可见企业对市场环境多元复杂性的认识必须建立在风险防范之上,认识到多元发展中存在的市场不可控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建立在雄厚的根基之上,防止空中楼阁的形成。
3.3.4 制度环境的不可控性
企业发展和其所处的环境的政策、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政策、制度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在企业感知的形式和方式上的。如企业必须通过对人际关联或者业务联系的制度调整来顺应企业所处大环境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国际化发展是跨国企业之间的人际关联和业务联系,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关系着国际化程度,DIMgagi和Powen提出:“一个组织越依赖于另外一个组织,它就在组织结构、氛围和由于转轨期的各种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还存在影响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不可控性因素:
(1)政府制度的不可控性。企业对所处环境的经济制度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而非控制性关系,只有认识倒制度的不可控性,才能保障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标准化、协调化。
(2)市场的自梗塞不可控性。市场体系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而这一过程之中,市场本身是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在这一环境下难以充分的发挥,如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出现的不平衡,国际多元化下的经济发展路径不一,经济的发展程度出现区域化的间隔等。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难以协调的,对其正确的认识,能使企业发展始终处于良好的发展氛围之中。
(3)信息系统的不可控因素。企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观念对企业的内外运营过程进行掌控、管理,充分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为企业战略制备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和企业收效的目的。
(1)进入国际市场化,国内的市场向着国际化发展,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关税的下调、贸易壁垒的弱化都使得国内外企业纷纷涌入市场竞争的潮流中,市场竞争压力必然产生,企业生存环境复杂多元,对市场多方位因素全面认识,协调不可控因素才能保障企业发展方向的始终正确。
(2)随着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贸易环境,国际化的发展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入WTO以来,贸易壁垒障碍逐渐降低,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保障,贸易环境的不可控制性综合体现在政策、技术、制度等方面,在这一前提下,充分认识市场需求,改善企业的内外配置,协调宏观贸易方向发展,促进企业国际化进程。
(3)经济一体化是的全球的资源配置优化,对本土产业优势的客观认识,不盲从、不片面是企业正确构建自身价值的核心思想。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企业的国际化势在必行,但在对国际化的进程研究中发现,多种不可控因素存在的必然性,企业不能违背这一前提,进行盲目的扩大化和全球化。只有在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加强对不可控因素的认知,从而制备战略目标、合理配置资源,才能保障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健康。
[1] 金明爱,石曙光.国家经济实力的综合评价方法[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2).
[2] 方.主要国家经济实力的比较[J].世界经济,1992(07).
[3] 彭迪云,甘筱青.民营企业外向国际化成长的国家战略与实施策略[J].求实,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