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思考

2011-08-15 00:45:03尚安民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3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西藏特色

尚安民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西藏 林芝 860000)

对西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思考

尚安民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西藏 林芝 860000)

本文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出发,对目前西藏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多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思考,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期对西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精品课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评价体系

一、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在充分考虑学科建设、专业分布等特点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密计划,把精品课程建设同创建西藏区内一流大学目标相结合,力争让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全面促进了我校办学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使我校课程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得到了最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育人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著提高。我校作为西藏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地方农业院校,肩负着为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创办特色精品课程,培养为西藏地方经济服务的合格人才,全面促进西藏教育改革和发展,已成为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核心内容。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我校从2006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立足西藏,结合区情、校情,选择了具有我校优质特色的学科专业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试点。尽管我校精品课程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已在多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西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之路。截至2010年底前,我校在多个重点学科领域的课程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门,西藏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其中“西藏作物栽培学”等重点精品课程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从我国农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看,涉农类精品课程建设一直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不仅发展速度慢,而且内部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我国地方农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不仅发展速度慢,建设水平也明显低于涉农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1]我校作为西藏唯一一所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也存在同样问题。那么,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好精品课程建设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认真思考。

三、对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思考

1.精品课程定位的思考

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因此紧紧抓住高水平和特色优势是建设精品课程的重要环节。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特色优势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生命力,是区别于国家重点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最大的不同之处。如果一个高校放弃自己的发展优势,盲目效仿其他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方法,这不仅是一种重复建设的浪费,更是一种缺乏精品课程建设“创新”意识的表现,对于学校的办学、人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这里我们提倡创新,并不是凭空捏造,更不是摒弃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而是要发挥地方高校办学的思想和业已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使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我校作为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主要是服务西藏大农业,为西藏的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此,突出农业特色,特别是西藏农业特色就成为我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在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西藏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发展特点,特别是高原农牧业、林业,还有西藏丰富的水资源所带来的水利水电开发,有着我国其他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找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办出专业特色,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打造具有创新思想和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是一条西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应当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2.精品课程建设创新的思考

创新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精品课程作为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永远贯穿创新这一元素。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体现创新教育的成果,就是要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等,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发展和创新的能力。同样,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促进和考验,教师在精品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创新能力在精品课程中的集中表现,对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养方面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花大力气对本学科、本专业的课程进行系统研究,特别在凝练特色上要下功夫,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做到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布局,对学习对象的学习能力也要做到权衡轻重,统筹考虑,使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多地融入创新元素,从而达到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的目标。

3.精品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发展的思考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着力点,学科建设的水平是学校学术水平、办学地位和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撑起高水平的大学。大学的水平和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学科上。综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莫不是具有一流的学科特色。[3]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办学资源有限,在一定时期内学科建设都不可能齐头并进,而应采取非均衡化的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从而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以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4]

精品课程“五个一流”特点和示范作用也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提供和打造优质特色的学科资源,也正是精品课程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所以,精品课程建设所选择的学科领域的课程和内容,也应该在本学科领域的课程中更具有特色和学术价值。只有学科优质特色,才能打造出优质特色的精品课程,也才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利用。

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一直把学科建设放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首位,立足西藏,结合校情和发展方向,在优质特色学科建设领域努力抢占学术制高点,并针对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办学特色,确立不同建设层次与学科资助的力度。经过多年的调整、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等多项措施,截止目前我校在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已建成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首批高校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首批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个。

以上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扩大了我校学科建设的规模,提高了学科建设的水平,优化了学科教师的结构,丰富了课程建设的内涵,改善了学校办学的环境,为今后更好地加强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增强我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内涵建设的思考

(1)课程内涵的界定

说起课程,大家并不陌生,但说起课程的内涵,却众说纷纭。课程这一具有简单起源和明确内涵的教育术语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却发生了多种变化,使其成为教育领域里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尤其是在现当代的学校教育中,课程被赋予了多种多样的、难以理解甚至玄奥的内涵,使课程的本质内涵呈现出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正如斯考特(Scotter,R.D.V)所言,“课程是一个用得最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因此,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课程概念。[5]尽管对于课程内涵的界定仍然存在不少分歧和不确定因素,但人们对课程内涵的认识和研究却始终没停止过。目前,对于课程内涵最流行的解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从课程的要素或属性层面来界定,认为课程是知识是经验;二是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界定,把课程视为目标或计划,或视为活动或进程;三是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其中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对课程的理解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存在着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五种不同的课程。[6]简而言之,课程作为一种具有多方面来源的客观现象,作为一种学校借以实现其目标、完成其任务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经验的计划。

(2)课程内涵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内涵的建设非常重要,它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的建设等,它们构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多年来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表明,笔者不能仅以自己高校的教学经历为基础来提炼特色,还要在学习其他高校长处的基础上梳理出自己高校的特色作品来。在精品课程建设选择上尽量做到多样性和多重适应性方面的思考,做好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内容选取(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组织 (组织与安排)、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讲教师的师德、能力与水平、教师队伍结构(“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教学实践条件、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评价体系等环节方面的工作,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5.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精品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主要取决于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的结果。因此,打造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是精品课程质量建设的关键和最为迫切的需求。

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教师培养,从多方面着手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1)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从实践中积累经验;(2)选派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通过进修、学习和交流,以拓展学术视野;(3)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观摩、试讲和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来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4)通过多渠道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学术研究水平;(5)通过邀请和聘用校外知名专家教授,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来活跃学校办学思想,促进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转变。这些主要措施的实施,对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同全国高校相比,由于西藏教育长期发展滞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认识和投资力度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如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政策呆板、投资力度小等因素,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阻力,同时也成为影响精品课程建设水平高低的制约因素。我校精品课程要上台阶,上水平,要向国家级精品课程发起冲击,要想改变建设中目前存在的有“特色”但无“水平”的不利局面,就要从专业人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上下功夫,从激励优秀骨干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6.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与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

(1)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思考

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上网运行管理的平台,精品课程作为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资源中一种重要类型,它解决了距离和空间上的问题,使知识和传递不再受传统学习环境的限制,而且对其他更多学科网络课程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以说精品课程和开放课件的出现对于那些使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来说是个福音。[7][8]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可以了解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还可以观看授课录像、下载电子教案和实验指导书、进行课后自测、参与讨论答疑、预约选择实验等,使课程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再枯燥无味。因此,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必须要潜心研究国内外教学的新理论、网络教育的新特点和网站建设的新技术,要把关注的网站建设焦点放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上,重点关注精品网络课程特有的优势对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乃至研究性学习方向转变。

对比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我校网站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网络课件研发的环境、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和技术应用、网络课程开发的质量、层次和经验等,还远远不能满足西藏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需求。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加大研究力度,制订相应对策,确保精品课程网站在教育教学综合运用中发挥效益。

(2)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

衡量精品课程建设的效果,我们不但应当建立和完善现有专家学者科学严格的考评体系,还应当把建立学习者的反馈机制作为评价精品课程的重要内容。精品课程应当随着学科领域知识的更新不断发展,做好精品课程的动态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运行发展的目标。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它们在开放自己课件的同时,将评价放在了同样重要的地位。为了了解开放课件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目标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持续的反馈过程,将基本评价项目整合进评价项目中。这样做可打破目前精品课程评价中只有专家参加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多地把评价的权利交给精品课程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根据反馈意见对精品课程内容进行定期的更新和调整,使精品课程真正能够体现“开放共享”的核心思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和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项目研究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值得推广和借鉴。

四、精品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管理

精品课程在建设中要注重管理,一是要做到精心组织、谋划,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办学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管理,为精品课程建设做好服务;三是要加强对本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和指导,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三是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管理机制,鼓励和加大精品课程建设中优秀骨干教师的参与力度;四是做好网站建设和管理,要定期适时地对精品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当前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 “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对于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1)要在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2)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要建设良好的实验实习环境,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4)要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使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5)要将课程体系与特定人才的培养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走专长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为学生成功地迈向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9]

3.突出创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育新理念、新观点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精品课程只有凝练了教师的创新教学理念,今后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所以精品课程建设中学校:一是要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网络课件的制作,以此促进学科教师梯队的成长。只有包含了创新教学理念的精品课程,才能有效克服由教师课堂主导的强制灌输、机械刻意的学习方式,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大胆质疑的独立个性方面和探索研究性学习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加大校际间精品课程建设的合作与交流

有研究表明,目前精品课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精品课程建设总体情况的研究和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及某一门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上,而对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方面的研究和对各级精品课程推广利用及资源共享等方面研究还不是很多。所以,高校相同类型的精品课程研究一定要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尽量减少和避免研究领域资源的重复和浪费。[10]

5.更好地发挥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作用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 (2010)》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长度、录像环境、录像制作技术标准和视频上网发布标准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学录像作为精品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专家评审和网上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教学录像发挥的作用看,教学录像只满足专家评审的需要,却忽视教学录像在网上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适时调整目前教学录像的评价方法,建议把充分尊重和照顾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利益放在首位,尽量采用专家评审与学习者网上评价相结合的双重评价模式上,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完善教学录像的教学功能,发挥教学录像的教学优势,也符合精品课程建设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五、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探索历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学习之路。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思考,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简单数量的堆积,更不是课程内容随意的拼凑,而是优质教学资源特色的集萃和高水平教学的充分发挥,它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内容于一体,通过“一流的教学水平”,形成创建高水平大学办学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反观西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虽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大胆探索,在建设和发展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乃至西藏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1]邱慧玲,倪浩等.高等农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4):49-52.

[2]沈书生.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中的多重适应性学习阶段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19-21.

[3]付八军,邱峰.按学科设岗: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路径新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9-61.

[4]王超.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培育学校比较优势[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5-27.

[5]郝德永.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DB/OL].http://chinese.cersp.com/sJsys/200508/12.html.

[6]课程的内涵[DB/OL].http://ktjx.cersp.com/course1/sKczy/sSkja/shang/200705/30.html.

[7]黄璐,孙祯祥,王满华.无障碍网络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53-55.

[8]许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5):53-56.

[9]林丽娜.浅谈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要求[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24-26.

[10]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68.

(编辑:杨馥红)

G434

B

1673-8454(2011)13-0060-04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西藏特色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神奇瑰丽的西藏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