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内化的两个指向

2011-08-15 00:49:31张玉武
中学语文 2011年25期
关键词:内化起点交际

张玉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但是,就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现状而言,我们常常“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解,轻运用;重分析,轻感悟;重语句的表层含义,轻语境中语句的隐含意思,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解决生活交际问题的运用能力”(特级教师薛法根语),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面对文本中大量具有动态化的个性色彩的语言,语言教学必须由理解走向内化。

语言教学的内化,指的是阅读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它包含着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组织或再组织,以便最大限度地与学习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使之能够对新的语言现象起同化作用。语言教学的内化,主要有两个指向。

进入文本。语言的“隐含意思”生成于交际过程之中,因此,进入文本则是把握语言“隐含意思”的根本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把语文教学的过程说成是“在语文里走一遍”,并且把这一过程高度概括为“语言——内容——语言”。这一概括,首先突出了语言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又是语文教学的终点;其次处在起点上的“语言”与处在终点上的“语言”,在质上有着明显不同。处在起点位置上的“语言”只具有“表层含义”,在进入文本之前,它只是概括的、静态的、共性化的语言。进入文本后,在特定场合、特定对象、特定情景下,“语言”变为具体的、动态的、个性化的。这样走过文本以后,处在终点位置上“语言”的质量远远大于起点位置上的“语言”。因此,把握终点位置的“语言”,比把握起点位置的“语言”更为重要。

比如“直”,当它还处在起点位置上的时候,它实在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它的“表层含义”明白得几乎妇孺皆知。但是,当它进入文本以后,其含义的丰富令人惊讶。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直”本来与烟、云的存在毫无联系,但在王维匠心安排下,“直”进入了这一特定的文本:一个“直”字,让沙漠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直的烟与圆的日并举,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直抒受命赴边的孤寂情绪……一个“直”字,在这一特定的文本中,竟包孕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如果换在别的文本,如此丰富的意蕴将一无所有或面目全非。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中通外直”的“直”、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争高直指”的“直”则意蕴各不相同,是文本使语言焕发了动人的光彩。古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之所以能够历千古而不减其“色彩”与“音响”,其原因盖出于此。

进入主体。汉语特别有灵性,文字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特级教师薛法根语),因此不应追求标准答案,而应提倡个性的感悟和解读。尽管这些感悟和解读有着浓重的主观色彩,甚至有时会超离文本,但正是这种超离,包含对文本语言的诸多创造,这才体现汉语“意会”的特点。

一是调用主体所积累的生活常识、感情经历、审美情趣、思想修养等经验,参与语言感悟。

任何一个文本,都是作者个体生活经验的结晶,都传达着作者个体生活经验的信息,无论这种“信息”带有多少成分的独特性,基本是与群体相通的。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调用主体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参与语言教学与感悟。

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历来被誉为写月绝唱,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进入情境呢?有的老师并没有采取解词——译句——点评的常见方式,而是把教学的视角转向学生生活,让他们说出对月的亲身感受,写出有关月的名句。结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的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的说“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样一说,唤醒了学生对“月”的记忆和感受,在此基础上讨论“月光”与“水(霜)”、“月光”与“影”的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懂得了“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积水空明”是一种静谧之美;“藻、荇交横”是一种动态摇曳之美。教师再拓展这一类以比喻写月的名句,如朱自清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上”,绕一下弯子,再入文本,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唤醒积淀在主体意识中的生活经验参与语言教学,这些被唤醒的生活经验,在文本内容的撞击和融合下,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呈现出胶着状态,使文本内容得以丰富和增值。这样的语言教学,不是对文本内容简单的“复制”,而是充满勃勃情趣的创造。

二是要培养主体具有解决生活交际问题的能力。

主体的语感能力、语言习惯、审美观念等心理机制对语言进行筛选、提炼、玩味、储存,并在日常交际中反复熔铸成为一种语言素质,一旦遇及契机,便自然地、无意识地流露于口头或书面,成为粘带着鲜明的个性色彩的“交际工具”。对语言的这一内化过程的完成,标志着语言教学任务的完成。如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到清华大学演讲。此前北京连日下雨,这天阳光灿烂。演讲一开始,宋楚瑜就以“拨云见日”来表达他的感慨。很显然,这里的“拨云见日”既有自然现象也有政治因素的双重意义,但重在政治因素的隐含意义。记得有这样一道中考题: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这就是语言的再创造。

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语言教学只有步入内化高境界,才能品咂出中华文化的厚重与博大。

猜你喜欢
内化起点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2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新年的起点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6:04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