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自然湿地营造滨水景观

2011-08-15 00:44江苏李鸿波张晓强
职业技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驳岸滨水护坡

江苏 李鸿波 张晓强

如何利用自然湿地营造滨水景观

江苏 李鸿波 张晓强

本文结合苏州地区滨水地块的资源开发与园林景观建设,分析了滨水自然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新建景观工程与原有湿地相互融合的问题,阐述了自然湿地在城市园林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自然湿地;滨水景观;园林;城市;开发;利用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滨水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湿地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滨水地块作为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不破坏原有自然湿地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利用城市滨水岸线资源成为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湿地的性质与作用

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定义,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等。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作为自然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提高水源地的环境质量。

2 湿地的分类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3 自然湿地开发现状

由于湿地的开发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在自然湿地开发利用的实际过程中,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关注的角度差异较大,水利部门主要考虑湿地的防洪、蓄洪功能,园林部门主要关注湿地的生态、景观及旅游功能。不同的管理主体注定了滨水湿地不同的开发建设形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城市水体或裁弯取直建设滨水城市广场,或统一规划建成防洪大堤。上述举措虽然解决了城市的部分使用功能,但简单生硬的设计处理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生存环境,限制了湿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功能,给作为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湿地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给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4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湿地

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水地块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块,同时也是城市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在合理利用自然湿地的景观元素及生态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原生态湿地资源,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明确湿地资源的管理主体

建立湿地开发协调机制,在进行城市水体景观开发建设时,居中协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规划方案进行深入调研,统筹考虑水利、航道、园林、规划等各部门的功能性要求,多目标兼顾。城市滨水地区的整治开发不单纯是解决航运、防洪等使用功能的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改进水质,增强滨水地块的游憩功能及景观效果,提升滨水地区周边土地的经济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角度出发,均会有失偏颇,造成损失,因此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

4.2 强化规划设计的生态要素

进行滨水地块的景观建设,应深刻认识自然湿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坚持“以绿为主,生态优先”。改变单纯的水景设计理念,重视对规划地域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改造,将生态功能作为规划考虑的首要因素。滨水地块的规划建设必须以系统工程为指导,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考虑景观、航运、生态、防汛等多方面需求,把滨水绿地建设成多功能兼顾的复合城市公共空间,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4.3 从保护湿地的角度处理空间设计与竖向设计

滨水地块的景观建设,对水岸线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人为隔断式、自然融入式与开放引入式。三种处理方式都与地形竖向设计及驳岸建造方式息息相关。为保护设计地域原有湿地资源,应根据地块性质及功能需求,采用适当的水岸线的处理方式。

(1)人为隔断式:采用驳岸将水岸线分离,以满足防汛重点地段的功能性需求。景观小品如亭、榭、观景廊、木栈桥等可采用半挑或全挑的方式建设,充分保护驳岸外原有湿地资源。

(2)自然融入式:在不影响原有湿地生存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土方回填造型的方式,改变岸线走向,采用自然草坡入水的方式,使水面与绿地自然融合,将原生态湿地引入滨水绿地,形成视野开阔、生态自然的观景空间。驳岸防护多采用木桩防护、抛石护坡等方式进行,在满足固堤护坡的同时,有利于湿生植物的生长繁殖,利用发达的植物根系加强护坡作用,从而达到人工护坡与生态护坡的有机统一。

(3)开放引入式:将滨水绿地中的人工水体与自然水系连通,或将岸线打破营造局部的人工湿地,模糊人工绿地与自然湿地的界线,达成两者的有机融合。驳岸防护多采用隐性驳岸,将驳岸顶标高控制在常水位以下,在满足防汛、护坡等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形成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湿地景观。

4.4 滨水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

在进行滨水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地域亲水的特殊性,打破城市绿地种植设计的固有思维方式,以“自然、生态、野趣”为设计主题,乔灌草配置要合理。上层乔灌木应采用多品种混交的方式,做到常绿与落叶结合,色叶与绿叶结合,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下层灌木与地被植物以“野趣”为基本出发点,多运用管理粗放、无需修剪的植物品种及各种宿根地被植物;草坪宜采用多品种混播或书带草、沿阶草等,减少修剪频率,保持原始生长状态。植物品种选择应以当地原生植物及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多采用耐水性的垂柳、枫杨、水杉等本地树种;湿生植物以苏南地区特有的“水八仙”(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菇、荸荠、莼菜、菱)及芦苇、菖蒲、香蒲等作为基调品种,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能促使人造湿地与周边原有湿地的有机融合。

5 总结

随着对自然湿地作用的深入认识,城市滨水景观正逐渐从纯粹的水景设计过渡到对湿地系统的利用与改造。当前国内外城市进行生态重建,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保护和利用自然湿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与改造自然湿地是城市生态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可以满足人们亲近、回归自然的需求,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环境的有机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俞孔坚,李迪华,孟压凡.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的营造[J].中国园林,2001(2):26~28.

[2]郎惠卿,林鹏,陆健健.中国湿地研究和保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黄石达,王安庆,钱骏,等.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 [J].四川环境,2000,19(2):8~12.

[4]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J].城市规划,2007(10):63-68.

[5]鲁敏,李英杰.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李鸿波,苏州高新区公园和绿化管理处;张晓强,苏州市藏书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驳岸滨水护坡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某变电站护坡现存缺陷原因及危害分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生态护坡在城市道路边坡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