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2011-08-15 00:51:35张维标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9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课文

◆张维标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心小学)

浅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张维标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心小学)

习作能力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习作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进行的始终。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加强课内外阅读、进行习作综合修改等方面,对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进行简要阐述。

习作能力 激发兴趣 口头表达 阅读练习 综合修改

一、激发习作兴趣,以“趣”促写

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会觉得有话可说。在习作过程中,让学生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景、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一种想把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的冲动。如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的感觉真好》让学生写作。中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用写“故事”可促进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二是让学生搜集优秀习作,汇编成“优秀习作集”。可以是教材中的名篇名段、优美词语、名言佳句,可以是课外阅读的优秀文章,还可以是同学的佳作。让学生在阅读别人习作的过程中精心采撷,把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习作编成集子,变成自己的“作文集”。定期在班级中进行评比展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三是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对班级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或进行课堂范读,或张贴在“学习园地”,或挂在学校网站上,或推荐给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刊登,以此鼓励学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重视口头表达,以“说”促写

训练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形式有朗读、背诵、复述、表演、即兴对话、说一句话新闻、说喜爱的电视栏目……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小学语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熟读、背诵其中的精彩片段,让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将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学习了《卢沟桥烽火》后,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关键词语,紧扣故事内容进行复述。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听的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材配备有很多相应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和想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好伙伴》一文,课文介绍了小熊因病住院,小猴子、蜜蜂、百灵鸟都去看望,并且送上了最好的礼物。课文没有写小松鼠、小白兔是如何探望小熊的,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看课文插图可以想象小松鼠和小白兔怎样去探望小熊,会带些什么礼物,会如何进门,会说些什么话等。还可以再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仿照课文的句式,将小松鼠、小白兔看望小熊的经过写下来。这样以说促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说话”资源,将它们引进课堂,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模拟表演问路、借东西、购物、接待客人;又如,开展“老鹰抓小鸡”“传话”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将活动过程写下来。以说促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发挥阅读优势,以“读”促写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小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优美的词句,学习好的写作方法,这有利于他们从读中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把阅读与练笔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1.仿写句子。教学《泉城》一课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宏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一句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结合体育课同学们的活动和大扫除时忙碌的景象让同学们用“排比”的方法造句。通过仿写,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这种修辞手法。

2.仿写段落。阅读教学中,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练习仿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围绕中心句写清楚一段话”。教学《我们爱你呀,中国》一课时,诗歌的第二到六节都以“我们爱你……”起句,句式整齐,容易模仿。我要求学生仿写,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3.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如《卢沟桥烽火》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使读者人身临其境,受到感染。那么,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4.拓展练习。有的课文结尾言虽完而意未尽,余味无穷。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结尾写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以让学生想象汉族客人和蒙古族主人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客人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来自哪些地方?他们各会讲些什么?蒙古族人民又会说些什么?在练习说话写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有的课文有重大意义,如《虎门销烟》,学完全文,引导学生结合看图,进行拓展练习,可这样引导: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再联系当前现实,不少人深陷毒品不能自拔,害人害己害国,又有什么想法?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林则徐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桂花雨》中“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时,让学生思考:同样的桂花,一样的香气,可是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同时告诉学生写作时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提倡多样评改,以“改”促写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在评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的渗透,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以下评改方法:

朗读修改法。完成习作后,先自己反复放声地朗读。凡是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要仔细查找问题,进行修改。不仅要修改字、词、句中的毛病,更要修改内容、思想和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学互评法。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吸取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

老师讲评法。常用的有综合讲评、专题讲评、重点讲评、训练讲评、对比讲评、择优讲评、修改讲评等。但这几种方法不能截然分开,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佳作参考法。选择班级学生中的一些佳作,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批示,指出优点,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

时间冷却法。学生写作是当时人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就又有了不少创新。所以,过一段时间再来修改,也是一种好的修改方法。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4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2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