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初探

2011-08-15 00:44江苏闻艳
职业技术 2011年9期
关键词:人才观设置人才

江苏 闻艳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初探

江苏 闻艳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当前的职业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从树立新的人才观、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以及大力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职业教育;改革;人才观;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创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在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薄弱环节,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职业教育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职业教育实行改革,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新的人才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但究竟什么是人才?2003年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的内涵做出了全新的阐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2010年的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踏入世界人才强国的伟大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这些不同类别的职业活动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互关联、相互服务、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所有的社会成员来说,只要对社会对人民有强烈的责任心,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无论在哪一行,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才。目前在教育观上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教育的价值不仅是培育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有着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

很多职校学生在对自己是否是人才的判定上很不自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陈旧人才观和片面人才观的影响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职校学生的人才观和择业观教育,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成才之路,使其有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志向和意识,做有觉悟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和各类技术、服务人员,而不是一味追求“白领”工作。

树立新的人才观,对于解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也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职业教育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另外,还要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

二、调整专业设置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加上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使得职校毕业生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就业问题也面临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同时也为了拓宽办学路子,增强办学活力,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按照以下几个原则对专业设置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组合:

首先,专业设置应面向社会,重视调查研究。专业设置之前职业学校要充分调查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社会职业分布情况、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并且还要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

其次,专业设置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多方向”就是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从而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再次,专业设置应发扬优势,力创特色。各所职业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在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时,可以开发出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优势,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三、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找准与市场的接口,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是大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方向。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市场选择,使得以岗位准入制度为标志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就业的香饽饽;通过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以及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第二,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前提的教育,职业学校应建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职业教育体制,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的有效性。针对行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学校应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同时学校还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使教师对社会岗位性质和需求有直接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第三,加强职业学校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必须“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所以职业学校在教学环节中,必须有具备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能够为职校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两方面的实践环境,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树立为事业和企业献身的精神。

四、大力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

职业学校办学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创业教育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其创业综合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而且已经延伸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简单地说,实施创业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及创业能力等。职业学校应从思想观念、心理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实践、经费投入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为学生将来成功创业打下基础。

第二,尝试建立创业园区。创业园区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要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使学生不必投入太多资金就能开业,且投资回收期也很短,不必考虑固定资产转让等问题。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创业园区从事与本人专业相关的工作,如家电维修、模具设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摩托车或汽车修理等等,这样就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创业管理的基础知识训练、商务沟通与交流训练、创业实务训练、团队训练以及创业市场调查等。对职校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有诸多益处:首先,创业培训中所学知识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其次,创业培训有利于缓解职校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最后,创业培训也满足了部分有志学生的愿望,部分学生立志毕业后走创业之路,但苦于缺乏创业知识和经验,创业课的开设恰恰是他们所需要的。

总之,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明确方向、创新方法、形成特色。职业学校只有解决好如何发展的问题,并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办学体制,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办学之本,职业学校才能越办越活,越办越红火。

[1]余群英.关于中专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年第1期,39-40.

[2]姜大源.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6期,24-27.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9期,8-11.

[4]高职生创业基本素质的现状与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55-58.

(编辑 王旸)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人才观设置人才
人才云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三国演义》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