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1-08-15 00:44黑龙江姜彦琪张艳
职业技术 2011年12期
关键词:直觉中学数学创造性

黑龙江 姜彦琪 张艳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黑龙江 姜彦琪 张艳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综合;改变;迁移;比较;直觉

思维的创造性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传统教育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注重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程式化的问题,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应变单一化为多元化、开放化。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造,需要突破常规,需要奇思异想、标新立异,创造过程中的这些特点都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民主。在一个充满压抑和各种规则的环境里,学生不可能迸射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垄断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观察、思考、探讨、研究,教师要对学生的新思想、新方法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上课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对常“出格”的学生不讽刺挖苦,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结果。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动机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诱导学生质疑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师应当经常为学生创造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培养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3.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题目,然后通过阅读去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与自己的备课有异同或怕影响教学进度而给予制止。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从而更乐于自主学习。

三、信马由缰——让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首先,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超乎常人的计算方法。

其次,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我国古代巨匠鲁班,在劳动中被野草划破了手,他仔细观察野草形状,终于发明了锯子。

再次,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触发剂。灵感是指人们长时间地思考某一问题,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忽然受到外界条件的启示,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的短暂过程。灵感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对某个问题长期深思,多方探究,勤奋积累的基础上而迸发出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对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解题中“别出心裁”的想法,都应热情地予以保护和引导,而不能不予理睬,更不能加以压抑。

四、具体方式、方法

1.发散式引发

从思维的指向性看,吉尔福特提出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概念。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收敛思维方式的训练外,发散思维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良好形式。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建立新概念,构筑新方法。发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2.综合式引发

将发散性引发出来的问题加以综合,培养学生把不同的事物综合为一体的能力,将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进行综合应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使知识系统化,强调灵活运用。

3.改变式引发

改变会产生创造,将现成的题目改组、放大、缩小、添加、颠倒等往往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成功途径。

4.迁移式引发

迁移式引发是对原命题条件和设问角度的变换,实质上是知识的信息迁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它包括移值、渗透和替代。引导学生每当解决一个新问题时,就应当首先考虑:有与其类似的其他问题吗?是否可以通过某种代换,或是将条件、结论改成某种与之等价的命题来使其变成我们过去熟悉的问题呢?

这种代换可以视为局部代换,是比较常见且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对有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整体代换,将问题进行改头换面,使看起来陌生的问题变成我们过去熟悉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新的观点去观察问题,从而获得许多新的信息和思想,创造出新的我们熟悉的问题。由此可见,运用迁移理论,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数学知识系统性得到增强,因此必须充分运用迁移式引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比较式引发

比较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逻辑推理方法和探索工具。它凭借少量的知识和个别的熟悉对象,可以推测和推理到未知的陌生的对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拓宽他们的思路,教会他们比较。通过异同比较、正逆比较、对称比较,对问题进行不同层次的延伸和深化。

比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探索讨论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定理的和谐美,数学推理的完全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构思的创造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联想和鉴赏力,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6.直觉式引发

数学直觉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理解、综合的判断,也可以说是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觉领悟或洞察。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曾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数学家们把直觉思维视为数学创造的重要工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利用直觉思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从模糊估量、整体把握、智力想象三方面去创设情境,诱发直觉。

直觉思维使人开拓新的思路,开创新的探索方向和研究领域,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凭借直觉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长期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任何投机取巧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孤立的思维活动,它是植根于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因此,应当把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到应有的“高度”上来,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卫生学校)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直觉中学数学创造性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拉马努金——天才的直觉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