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王鹏远
改进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
黑龙江 王鹏远
本文根据职业教育阶段的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计算机教学“3+3+3”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个“3”即设基础班、提高班、创新班;第二个“3”即对上述班级设计三类课程;第三个“3”为采用三种教学模式:常规实践课课程或小型项目设计课和竞赛设计课。
课程;模式;设计
计算机课程已经同其它基础学科一样,成为人才培养构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所以必须着重搞好计算机教学工作。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教育阶段,要根据职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这就表明了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我国计算机课程安排是作为阶段性必修课程安排在日常授课当中的,而学员结构和成绩水平多呈现出基础薄弱、兴趣较低、自制力差等特点。而计算机教育的实践内容也仅仅是在围绕课程设置内容上开展的,从而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进行研究,也着实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能够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学设计以常规实践课为基础,以系统、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的课程设计或小型项目设计为目标,以各种设计竞赛为突破口,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在额定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在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能力水平安排计划,根据每个学生实际上都是一个有特殊背景的个体的特点,基于不同水平、不同侧重点、不同教育背景下提出了“3+3+3”的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模式。
第一个“3”
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班:基础班、提高班和创新班。将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中组织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使之置于各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促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级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大大提升了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实践考核制度是保证实践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第二个“3”
在实践课的分级教学中针对实践体系中各层次和不同课程对应的实验、实践目标,根据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实践课程设计内容和实施情况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全程性、综合性考核。建立相对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采用多元量化考核方式,主要为三类:基础班、提高班和创新班。
1.基础班的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重点考核学生知识或技术掌握情况,采取平时实验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在提高班的诸多课程中,学生可以自选难度系数不同的实验项目,采取专题实验报告和作品演示、现场测试验收等形式进行成绩考核。例如,计算机课程对所学专业的辅助性综合实验,在实验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验证各个阶段进行小组复审、综合评定和反馈效应等环节累计综合评定分数。
3.创新班采取能力综合量化的考核方式。主要针对参加开放实验和创新基地专门项目研发的学生进行考核,在理论知识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方法、实际动手能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中体现整体素质,采用按比例量化考核的方法。
采用以上三种多元量化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能客观、准确、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第三个“3”
三种教学模式指常规实践课、课程设计或小型项目设计、设计竞赛这三种教学模式。
1.在常规实践课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期发展打好基础。
2.在课程设计或小型项目设计这种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3.在设计竞赛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
通过常规实践课、课程设计或小型项目设计、设计竞赛这三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医药工程学校)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