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意识“六加强”

2011-08-15 00:49马建伟
中学语文 2011年27期

马建伟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大都关注选材和立意,即作文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但如果因此而忽视了对表达技巧的关注,那么就可能会使写出来的文章缺少张力,影响文章的表现力,从而影响其得分。下面结合考场作文,指出导致表达失误的原因,从而加强作文中的几个意识,帮助学生找到提升的要诀,以切实地提高作文能力。

一、加强文体意识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文体不限”,但对此有不少学生存在错误理解: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写起作文来随心所欲,主要表现为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夹杂写作。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开头引用或概括一下作文材料,提出观点,中间记叙有关主题的一件事,结尾再来一番议论和抒情。其结果,写出的文章是一段记叙然后一段议论,而后一段抒情,从开头结尾看,属于议论文;但从主体看,却又像记叙文,文体不伦不类。

其实,“文体不限”并非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对目前高考作文中的“文体不限”宜作这样的理解:提供考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面对文体不限,在作文中,一要看话题适宜用什么文体。二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如果你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长于记叙,就可以写一篇记叙文、散文或者小小说;如果你理性思维缜密,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杂感;如果你平时喜欢古今诗词,有较强的炼字炼意能力和音韵知识,甚至可以写一首诗;如果你思维清晰、细密,说话有条理,也完全可以写一篇说明文。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如,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写记叙文,有没有相关的生活故事;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积累和语言积累。四要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只要你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不妨去选择那些比较“冷僻”的文体(比如小小说、寓言、童话、戏剧、小品等)去写,你的文章也许会成为 “万绿丛中一点红”,从而获得高分。

二、加强素材意识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素材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而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素材的匮乏令人遗憾。概括起来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注意:

1.忌“论据陈旧,缺少活水”。如司马迁、史铁生、张海迪等素材。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时代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2.忌“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有些文章,总体构思尚可,角度也较新颖,但其论述时只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说理仅停留在表面,文章也就缺乏说服力。

3.忌“一事到底,材料单薄”。学生由于缺乏素材,通篇只运用一个材料。

4.忌“材料堆砌,不会分析”。与材料单薄相反,不少学生以为,多运用一些材料,文章内容才算充实,然而却不懂得去分析材料与观点存在怎样的逻辑联系,结果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材料变成了展览品,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扣题意识

扣题不仅是“评分标准”的要求,而且是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更是应试作文的要求。阅卷教师的评判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往往主题不清、立意不明、主题句难找的作文很难得到高分。面对高考阅卷的这种特殊性,我们必须做到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要学会扣题。

考场作文常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同学没有审准材料的含意就草率行文,有些同学审准了材料含意,却在行文时内容与题目没有实质的联系和契合,貌合神离。其实,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阅卷专家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这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

扣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点题之笔,就是诗歌中所说的“诗眼”,文章中所说的“文眼”。扣题的文字可以放于篇首,开宗明义;可以放于篇中,襟前带后;还可以放于篇末,画龙点睛。

四、加强文采意识

古人云:“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文采的句子和语段,就像“玉”和“珠”,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文章应该讲究文采。

在考试作文中,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支撑,语言干瘪,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就不能更好地达到写作目的,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篇文章难以升华。如果要想让阅卷老师一看到文章语言就心情舒畅起来,那么必须使用有文采的语言。

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指词语华丽,而且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文采呢?比如:用词要准确、贴切、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表达之美;多用四字格,两两相对,形成语言匀称和谐之美;用词要简练,精当,做到“文约而事丰”;运用叠词,加强语意,表现语言节奏之美;造句要短,加强语言的概括力;用语适当含蓄,给读者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的感觉。适当运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适当运用口语,俗中见奇,使语言呈现出淳朴之美;巧用幽默风趣语句,给文章增添几分活泼而又含蓄之美;引用名言佳句,增强文章的理性升华之美;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综合利用多种修辞句式,增强文章整体之美;注意句式的变换,形成一种新奇夺目之美。

五、加强创新意识

作文教学住往带有功利目的,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出彩,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成了老师和学生的指向标,最终带来的是高中作文写作中的模式化问题。可以在这两方面注意:

1.忌“写作教学结构模式化”,比如学生作文中的“题记”泛滥,注重开头结尾的固定模式,认为以此能更快吸引老师眼球,所以在作文中就形成约定俗成的观念,使得作文模式化严重。

2.忌“语言内容的模式化”。仿做套作现象较多,还有有些学生语言上词藻华丽、诗词名句堆砌,人物故事一个接一个,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整体内容显得空洞无味。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写作作为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途径,担负着开发智力、强化能力、挖掘和拓展创造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六、加强构思意识

朱光潜说: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想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从考生实际情况看,大部分考生缺乏谋篇意识,信手写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跟着感觉走”,除此之外就是对提供的材料进行扩写,这样的文章,最终只能在基准分上下徘徊,难得高分。

综合以上几种作文意识的分析,希望我们在教学中多加注意,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