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读写能力解读

2011-08-15 00:49翟凤举
中学语文 2011年27期
关键词:踏雪小鸟妹妹

翟凤举

在近年的语文高考命题中,集中考查了学生的读与写两种能力,而思辨和表达又是贯穿其中的内在思维形态和书面表达形式。一份150分的语文高考试卷,诗歌鉴赏、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就占60分左右,写作占60分,足见读写能力在语文高考中的重要地位。读与写又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体现。特别是面对高考作文,无论是教师还是考生,都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其本质特点,在具体操作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规律,明确方法,然后采用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准确解答和规范表述。

一、关于阅读与鉴赏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理解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搞清三个问题。1.写什么,即了解该诗文的基本内容或主要形象,写了什么景物,其特点是什么;写了什么人,其性格特征如何;写了什么事,事情的始末怎样。2.怎么写。无论是什么内容,高明的作者都要采用高超的写作方法将其艺术地表现。3.为何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从中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

请阅读鉴赏唐代诗人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跳跃性地组接了四个镜头,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粮食未熟官府便忙着修筑粮仓的画面。语言朴素质直,明白晓畅。作者铺写典型场景纯用白描手法,不事雕饰。在平实的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丝毫没有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倾向,但我们又分明感觉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充溢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强烈不满。

在阅读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再按照试题指向深入思考,准确作答则水到渠成。

再阅读一篇题为《踏雪寻春》的叙事散文。

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出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这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跟我下了江堤。

江滩上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初酦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唯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摄入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她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题目设计很漂亮,既简练又富有诗意。“踏雪”,让人感受到冰天雪地、步履艰难又饱含乐观情绪。“寻春”,隐含春天的信息不易传达之意。全文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调记述了兄妹二人冒着满天风雪中寻春的过程,表现了年轻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

全文围绕“寻”字依次展开情节。开头“我”突发奇想,劝妹寻春。待到江堤,春无踪影。妹妹叫悔,绝处望鸭。赏毕美景又节外生枝,投币定夺返程路线,归途又偶见苇心泛绿,柳条发芽,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语言描写简洁而富有个性,状物写景准确生动。作者虽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妹妹的话隽永含蓄,耐人寻味。“明年下雪,我们还来”。简短的对话中暗含着这样一个哲理:寒冬包孕的春意虽然柔弱,但十分顽强,极具生命力;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不仅需要我们不懈追求,而且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写作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倘若由读者转换为作者写一篇文章,充当的角色不同,出发点有异,就需要按照写作规律,重新调整以上三个问题的排列顺序。因为作文就是根据需求叙写历练,抒发性情,阐明感悟。

1.先考虑为何写,即选取最佳角度立意。2.其次是写什么。就是选材剪材和定夺文体等。3.第三是怎么写。就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拟定题目、设计结尾等。

再举一则材料作文的构思过程,来说明写作中的三个问题的合理性和相关性。

一只美丽的小鸟不幸被猎人抓获禁锢在笼子里。开始小鸟四处乱撞,奋力挣扎,试图飞出牢笼,结果失败了。它每天呆呆地望着外面的蓝天,圆圆的眼睛流露出无限的忧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只小鸟终于习惯了这种平静而悠闲的生活。有一天,小鸟在活动时无意中将一根因年久而剥蚀的笼条碰断,本来可以飞归自然、重获自由的小鸟却若无其事,无动于衷,继续在笼里过着那种被人豢养、饮食无忧的生活。

请根据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先客观理解材料,解决为何写的问题。

这是一则多义多解的材料,需要我们透过“事”的表层,挖掘“理”的核心,找到材料寓意。

小鸟的广阔天地是森林、蓝天,是大自然。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由自在是它的天性。当它被猎人强行关进笼里,就意味着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它奋力抗争,是本性使然。但是,久而久之,饮食无忧的生活,使它不思进取,乐不思蜀。它本来有机会重新找到“自我”,但安逸的生活环境使它忘记了过去,思维定势限定了它的自由,这是人类强权的“杰作”,是小鸟终身的悲哀。

由此,我们可以从如下角度立意。

1.环境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3.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4.逸豫可以亡身,贪图享受就会丧失斗志。

5.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向保守势力宣战。

6.争取自由的生存和发展,反对强权扼杀天性。

立意角度很多,我们可以从中选择最佳者。假如我们选取角度2立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进一步将为文的主题明确,再采用散文的形式,通过“我”为摆脱贫穷、走出大山以及为此付出的种种努力,表现21世纪觉醒的一代青年打破传统思想禁锢和摆脱落后贫穷的生活境遇的决心,以及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其次考虑选用什么材料反映主题,紧紧围绕“飞向山的那边”这一条主线,选取父亲送行痛离别、心无旁骛践誓言、奋发图强苦学习、高中三年不虚度、名言激励迎高考、春暖花开望未来几个典型片断,并且根据主题需要做到详略得当、疏密有致。可依照“我”积极向上的感情流程,展开联想,夹叙夹议,语言要美而不腻,饱含深情。力求辞采飞扬,结构谨严而多变。

总之,作文体现了一种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在实践中求规律、找方法、练技巧,才能写出见解深刻、文通字顺、结构合理的锦绣文章。

猜你喜欢
踏雪小鸟妹妹
太行踏雪觅乡景
我的妹妹不爱我
策马踏雪
十二月·踏雪
我的妹妹 等
踏雪迎春
带妹妹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