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文化内涵 提升作文品位

2011-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1年27期
关键词:老舍北京生命

禤 莉

内容浑厚、格调典雅的文章大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远的历史视角和深刻的文化认知。它在构思上往往把命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在文化的理性思辨与深情告白中,倾泻出对生活真切而悠远的感悟,从而使自己的作文闪烁出摄人心魄的熠熠风采。

一、采撷诗词名句

我国的古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许多诗词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采撷—些诗词名句,会使文章流光溢彩、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一片诗词,缠绵悱恻之间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一声长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冲宵诗情。

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渲染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丽奇观。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波澜;历史,因你留下了空白,才会有了青冢空留,遐思不断。(《拣尽空白终见风景》)

五句诗,五个段首语,构成段落排比,描写了五道各其特色的风景。作者笔下奇丽的“风景”,便是浩瀚悠久的中华文化。构思巧妙,结构整齐,描写生动,引人联想,极寓个性和魅力。

二、点击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对人生的选择,为后人提供了典型的生命范本,他们举世瞩目的生命历程,自然成为许多话题的经典论据。点击历史人物,就如同给作文注入了新的活水。比如: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读·感悟》)

在作者笔下,—个个历史人物信手拈来,庄子的空灵澄净,李白的潇洒不羁,司马迁的刚直坚韧,李清照的凄婉哀伤,犹如—束束生命的花朵,散发着古典的芬芳,沁入读者的肺腑,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

三、链接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泛指神话故事、小说传奇、诗词歌赋、寓言童话等等,合理地链接文学作品,会使高考作文增强文学底蕴,产生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请读下面的文字: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擒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老舍与北京》)

在这里,作者大量地链接了老舍先生的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用来说明“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概括性强,文化底蕴深厚,耐人寻味。

四、输入艺术血液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古朴或高雅、自然或精致、平和或浓烈……都给人以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高考作文中注入艺术的血液,会使文章充满生机与活力,拓宽阅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加文章的广度与厚度,提升文章的品位。请看下面的文段:

百转千回,你,悄悄地沉睡在米洛斯那片神圣的土地上,直到重见光明之日。你,这位美与爱之神,复苏之日,尽管已失去那两只玉臂,却收获了惊世的美、绝伦的美、维纳斯的美。你那优美流畅的线条,凝聚于那断臂之处,空荡荡的,却又如此丰富。那一刻,那片空白,激发出多少人心中的维纳斯。那一刻,那片空白,让美延伸,让爱丰满。

留一点空白,是智者的思考。有形的事物往往太完满、太逼真、太无破漏,然而,思维往往会因此而凝固,局限于眼前那具体的实物。中国的智者在几千年前,或许已领悟到了这一点。中国画独特的空白,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想象与思考。大师齐白石画鱼画虾,或简约地勾勒几抹墨,看似率性而行,看似恣意而为,看似空白无实,孰知,那一片片的空白。才是真正的智慧,才是真正的“画气”。观者也会因此而富有想象,那鱼那虾,瞬间便随思维活跃起来,在想象中游走、嬉戏。

智者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给人们一点空间,给人们一点空白。那个部分,才是人人共有的财富;那份空白,才会巧妙地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如穿针引线般串联起来。(《点点空白,悠悠情思》)

从上文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一直在艺术领域里延伸:从对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之处的空白作出深刻的思考--让美延伸、让爱丰满,进而联想到中国画独特的空白等。作者对这些艺术的空白,给予了个性鲜明的审美观照——艺术的空白乃是智者的灵思,能巧妙地将不同的人和事串联起来。这里既有丰富的思想和灵动的情感内涵,又有理性的才思和独特的心灵体验。艺术血液的注入,使本文获得了强大的生命活力。

五、化用典故传说

典故是历史和文化的浓缩,它具有经典性和象征性,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化用典故传说,是站在透彻文章思想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特领悟,智慧地选择角度进行新的演绎与扩展。请看下面的文段: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举目遥望更险峻的山崖;探得了瑰宝,又跃跃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

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著,他们在奔波里冲击生命的极限,在征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在无所息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最伟大的战士都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有的人,驾一叶扁舟,凌万物之茫然,却不想到达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在,听风饮露。他们秉烛夜游,访仙探鬼,只是感慨于岁月如寄,而风光无限,不得遍赏。

这样的人,不是放纵颓靡,只是潇洒自如,他们在漫游里赏玩生命的细节,在驻足遐观中纪念流逝的时间,在诚挚的诗篇里讴歌造化的神秀。升仙的道人不问红光俗世,只是静坐修行中获得人格的圆满、生命的休憩。 (《且息且行》)

上文论述了“行”和“息”的辩证关系,语言功力深厚,全文不露痕迹地化用了望梅止渴、马革裹尸、秉烛夜游、求仙问道等典故,并且融入自己的思考,穿插自然,意味深长,显示了丰富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老舍北京生命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老舍的求婚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