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雅韵与俗情俚语的结晶
——浅析《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2011-08-15 00:44:25湖南杨小龙
职业技术 2011年6期
关键词:晴雯白话语体

湖南 杨小龙

文心雅韵与俗情俚语的结晶
——浅析《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湖南 杨小龙

《红楼梦》的语体构成有四种类型:一是纯粹的口语体;二是白中带文的白话体;三是浅易通俗的文言体;四是诗、词、曲、赋等古典散文和韵文。但是,在《红楼梦》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运用中,最基本的语体是口语和白话,反讽表意是《红楼梦》的独创。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反讽表意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成为文学的第一要素,为使作品的思想深入各个方面,使作品显出透明性,所以文学的语言是形象的、优美的。《红楼梦》的语言最成熟、最优美。其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彩,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强烈感染力。

一、人物语言是《红楼梦》的语言主体,以当时的口语为基本语体

这些“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的生活语言,既保存俚俗本色,又是作品中的艺术珍品,如“摇车里的爷爷,柱拐的孙子。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它们生动无比,带有丰富的个性色彩。

书中人物都有一种运用生动口语滔滔不绝地长篇说话而毫不使人厌烦的本领,并且无一不符合人物声口,反映人物个性,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林黛玉的语言尖锐犀利、深刻有力;薛宝钗的语言委婉含蓄,浑朴深沉;贾政的语言装腔作势,枯燥乏味;晴雯的语言锋芒毕露,一针见血;薛蟠的语言低级庸俗,粗鄙不堪。“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则活画出呆霸王不学无术的丑态,然而他在令人捧腹的“女儿愁”、粗鄙不堪的“女儿乐”酒令中,也会突然冒出一句文绉绉的“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则又符合他生长贵族之家所见所闻的实际。村妇刘姥姥却只能说出“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这样庄稼人现成的本色话。王熙凤的语言油嘴滑舌,粗俗中见有诡谲,黛玉进府,熙凤后至,然而先声夺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锤定音,奠定了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基调: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然而,这种具有统一基调的个性化语言针对不同场合、对象、情势,甚至为了达到不同的特殊目的却有着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初见黛玉时,悲喜变幻,八面玲珑;逗乐贾母时,巧口慧舌,妙语如珠,或以贬为褒,或化讽为捧,或借花献佛,或出奇制胜,充满着新鲜感和刺激性;整顿弊政时,声色俱厉,而又从容挥洒;索取贿赂时,装腔作势,而又欲擒故纵;赚尤二姐入园时,假言哄骗,却能声泪俱下;大闹宁府时,泼辣撒野,却又放收自如。特别是在第16回“贾琏送黛玉、父丧回家,熙凤备家宴为贾琏接风”,夫妻二人对酌中,王熙凤使用的是生动活泼的口语,但又因人因时因情因用意变换着语体,既变化万千又和谐统一,完美地表现了《红楼梦》人物语言丰富多彩的语体风格。

二、《红楼梦》的叙述语言,以带有文言成分的白话为基本语体,但具体运用又变化多样

对人物动态的描写,多用纯净的白话,而且特别注意动词的提炼和动态的形容,往往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是凝聚着重量。如二十三回里宝玉被贾政叫去的一段描写:

“……唯宝玉喜之不胜,正如贾母盘算,要这个要那个,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宝玉呆了半响,登时扫了兴,脸上转了色,便拉着贾母,扭股儿糖似的,死也不敢去,……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宝玉只得挨进门去。……(贾政)说毕,断喝了一声,作孽的畜生,还不出去……宝玉答应了,慢慢地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老嬷嬷,一溜烟去了。”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采用“挪”、“蹭”、“挨”、“退”、“一溜烟”等词,异常准确而逼真地刻画出宝玉的种种神态,充分表现了他前后判然不同的情绪。

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绘声绘色,它常用白话散体和骈语短句处理中心意象和陪衬意象,尤其是大量四言短语的运用,意象高度浓缩,如写潇湘馆的“凤尾森森,龙呤细细”;写沁芳桥的“柳垂金线,桃吐丹霞”。这些四言格律穿插在白话叙述中,增强了语言的变化和韵味。

场面描写则视其性质采用不同的语体,庄重场合如元春探亲、除夕祭祠、中秋拜月、贾母生辰、有较多的文言成分,生活场面则用纯粹的白话,如顽童闹学堂,怡红院夜宴等。

三、反讽表意是借助评述语言与叙述内容的矛盾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

作品通过“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特殊笔法,造成叙事内容与人物评述语言之间的矛盾,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和评价倾向。如叙王夫人撵逐金钏时说“王夫人固然是一个宽宏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而所叙事实,是宝玉同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蒙辱自尽。叙王夫人无端责骂晴雯时说:“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的人……”所叙事实是一口咬定晴雯是狐狸精,把几天不沾水米的晴雯从床上拖走,导致晴雯惨死。这种评述语言同贾政自道贾府“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宝钗说:“姨娘是慈善人”的评价是一致的,它与王夫人一手制造的两大悲剧形成鲜明的映照,传达出作者对包括贾政王夫人在内的封建统治势力的批判。另一方面,贵族阶级叛逆人物贾宝玉出场时,作品借用《西江月》中词来概贾宝玉的人生经历和性格,表现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对贾宝玉的批评。但实际上,贾宝玉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是作品刻画的正面人物,由于当时传统势力还处于合法地位,作者对他的真实评价就只通过情节和场面的描写以及黛玉的感受表现出来。

曹雪芹是一个自觉追求“雅俗共赏”的语言境界的作家。他多次借书中人物的口表达他的语言艺术见解,一是“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把活的生活语言加工提炼成文学语言。另一方面则要“用字用句皆入神化”、“虽是淡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有意识地吸收文言的艺术传统;三是“另出己见,自放手眼”,“词句新奇为上”要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反讽表意就是《红楼梦》的独创。

【1】刘梦溪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2】胡文彬编.海外红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衡阳市第五技工学校)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晴雯白话语体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文化产业(2023年20期)2023-07-28 05:48:24
白话寄生虫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3:10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南方周末(2021-07-15)2021-07-15 19:49:39
Kiss and Ride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长江学术(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0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中国修辞(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余光中说文言是白话的润滑剂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西南学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