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范业宏
医学基础课教师应注重的问题
黑龙江 范业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又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即“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等各环节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并在教学中体现和符合目标的要求。医学专业以护理专业为例,护理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而合格的护理人才应当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护理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际能力以及良好的护理素质。如何能在教学中将宏观目标与具体的教学任务统一起来,是每个教师应当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通常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因教学内容主要以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为主,要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就应当把德育教育、理论知识、应用技能的内容贯穿于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医学基础课如解剖、生理、免疫、病理、药理等课程,主要为临床课打基础,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基础课教师往往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容易忽视德育、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存在基础知识与专业需要和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改进。在多年的医学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反思感到医学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我国的教育方针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护士是以病人为工作对象的职业,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护士的责任和义务,因而课堂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护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与医德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基础课虽然没有直接讲到治病救人,但只要加以重视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并非一件难事。如讲到致病因素——精神因素(病理学)时教育学生要视病人如亲人、热情安慰照顾病人;讲血型与输血(生理学)时教育学生参加义务献血是公民的义务,是救死扶伤实际行动的表现;讲青霉素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药理学)时教育学生要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抢救生命、体现救死扶伤的精神;讲细菌致病性和消毒灭菌原理(病原微生物学)时教育学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基础课不能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德育教育,也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把基础课变成思想品德教育课,应当把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医学知识的教学中,力求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的引导,达到教育与教学的完美统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在于是否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需要,要求教师具有极高的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所以着重建设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临床护理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能讲授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完成临床护理实际工作的能力,既能讲理论又能干工作,并且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根据工作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统一,使教学更好地服务和适应社会需要。
作为医学基础课教师要为临床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临床知识打好基础。这也要求基础课教师具备科学、完整、全面的知识储备,要打破学科的界限,积极参与临床的教学及实践活动,根据临床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单一的理论知识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各门基础课之间也要密切联系,如解剖、生理、生化、免疫、药理等内容间的渗透,做到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都要融会贯通。如药理学讲药物的作用离不开生理、生化、免疫、病理学知识,讲药物的应用离不开内、外、妇、儿等科的知识;病理学教学讲疾病的病因离不开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知识,讲疾病的病理变化离不开解剖、生理学及诊断学知识,讲疾病的临床表现离不开临床各科的知识。所以一名合格基础课教师应当是全能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应具备多元性、完整性、科学性。
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当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本领。基础课教师也应在此方面多做功课,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培养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基础课的知识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在课堂上平铺直叙的讲述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死板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基础课教师应注意不断学习积累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上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配合恰当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带入教学情境之中。课堂上还应注意采用启发的手段引导学生思维,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渐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课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基础课也要突出实践教学,要准备足够的实验标本和设备,尤其生理学、药理学等机能实验,应采用动物实验的方式,通过实验过程的参与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课教学在医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础课教学要能满足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基础课任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基础课教师还需不断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