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教学模式研究

2011-08-15 00:44:25黑龙江赵宇迪
职业技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萧红素质教育

黑龙江 赵宇迪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教学模式研究

黑龙江 赵宇迪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逐渐重视。以选修课及第二课堂等形式增设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然而,文化素质课的教学模式及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据调研,80%的学生只是为了凑学分而去被动听课,教师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量而重复着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去授课。本可大放异彩的文化素质课堂大多都是死气沉沉。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很不一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因此,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决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学校应当从全面塑造人出发,细致设计课程体系,以一种新的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呈现出来。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新教学模式的创造者

高水平、有实效的文化素质课的开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由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因此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必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秉持人文关怀,教师角色应从传统的授业型角色过渡到育人型的角色,把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化于学生的身心之中。另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应从传统的灌输知识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剖析,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教学模式实施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加强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笔者建议从文史哲类、文艺欣赏类、语言表达类、心理沟通类等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这样可以使文化素质课程设置合理、规范。

(一)文、史、哲、艺术鉴赏课教学模式初探

这类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文史哲及艺术素养为目的,主要以介绍学习经典中外文学作品、历史知识、事件、人物、哲学思想及经典艺术作品为主,使学生的基础文学、历史、哲学、文艺常识得以丰富,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这种课如果按传统模式来授课就会极其枯燥。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构建自主学习的活动体系,并要求学生将文、史、哲、艺术文化知识延伸到课外去深化理解。这类课程应该形成“目标引领、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应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而目前据调研这一类文化素质课,80%的高职院校采用传统讲授模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则是带着耳朵听一听课。思考、研究根本没有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成分,这样学生对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知识的内化。“目标引领、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在教师有计划的安排下搜集相关资料、课中分组合作,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课后灵活安排,通过外出写生、参观等活动加深对相关文学、艺术、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文化素质课以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的连贯教法形成一种教学体系。

如《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选读》这门课。在讲到萧红的作品时,课前教师下发任务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网络上按照老师的任务去了解本次课选读作品的具体内容及萧红的背景资料。课中分组合作,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选取关键部分,学生以小组形式主动探究,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总结深化。课后灵活安排,据调查约36%的学生没有看过一次绘画展览,没有听过一次音乐会。八成学生没看过四大名著。由此看来,教师还需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去现场感受艺术的氛围,督促学生积极去阅读文学作品。所以,学习萧红这节课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萧红纪念馆参观,使学生更直观的走进萧红,了解萧红。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这一整套教学体系,使学生将知识内化。

如果我们将文化素质课以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的做法联系在一起教学,形成一种教学体系,即活动一:课内学时,讲授为主、探究讨论为辅,教师是讲授者,成绩评价占50%。活动二:课内外结合,弹性学时,腾出时间开设专题活动,教师是指导者,学生基本自主,成绩评价约占30%。活动三:利用课外、校外时间,以学生自主综合探索为主,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绘画展等活动,兼顾知识的梳理与深化,教师是促进者,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成绩评价占20%。在以上体系中,时序上各种活动可交替进行。学期结束时综合三项评价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这种教学模式是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体系,并将文化知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深化理解。

(二)语言表达类、心理沟通类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此两类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力和沟通能力为目的的课程,此类课程极具实用性,在今后实际生活、工作中对学生用途极大。因此,此类课程适合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模式。

以《实用口才训练》这门课为例,可将整课程分为五大训练模块,并根据五大模块设置五大情境,每个情境里又有若干情景,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模式为中心,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比如“求职口才训练”课。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教师就给学生设置一个招聘现场的情境。教师变成了招聘单位的董事长,然后由每组派出一个同学扮演招聘人员,带着课前准备好的经典面试问题,由学生来面试学生。每个学生面试结束,在座的同学要点评他口语表达的优缺点。教师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引出求职面试的技巧,将每个技巧明确化。通过这种模拟情境的训练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了训练效率。这种教学模式以精讲多练为方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训练。此教学模式适用于实用性及实践性较强的文化素质课。

(三)新型评价模式——即时打分法

目前,80%的文化素质课的评价方式都是期末交篇论文。大多数学生都是应付了事,根本没起到考察学习效果的作用。即时打分法将期末的成绩量化到每次课中去,这样用成绩来督促学生主动参与。每次课前给学生发一张评价单,评价单上的成绩是每次学生互评的结果,然后老师手里还有份评价单,最后综合学生的评价单和老师的评价单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成绩。这种方式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积极,性格内向不敢表达的学生很有效,用分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文化素质教育不应仅着眼于一门课程,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所以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未来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素质课,学生不仅能普及文化知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事,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及协作,进而学会生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1】叶晓晴.浅谈高职院校语言文化素质课的教学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

【2】陈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化.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司春燕.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10,(07).

【注】本文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文章,课题批准号2011GZZX075,课题类别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专项课题(高职类)。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萧红素质教育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36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12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5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山西青年(2017年14期)2017-01-31 15:34:27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电影新作(2016年1期)2016-02-27 09:17:25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