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成绩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1-08-15 00:44广东雷丽芬
职业技术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分管理系统考核

广东 雷丽芬

高职院校成绩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广东 雷丽芬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仅仅是针对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是针对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管理的改革。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成绩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高职学生成绩管理的应对之策。

高职教育;成绩管理;创新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尤其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各高职院校都在大步积极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改革的成果。但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尤其在成绩管理方面,遇到了许多实质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针对高职院校成绩管理的现状,探讨科学、合理、适用的学生成绩管理方法也就意义非凡。

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经考核后的数据反映,也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成绩还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学生评优、毕业资格、就业推荐等工作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因此,学生成绩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学籍管理、学生工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分析当前我国高职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管理办法,是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开展的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成绩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成绩管理系统、成绩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系统培训四个方面,下面来具体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1 成绩管理系统

这里所指的成绩管理系统指的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成绩管理系统程序,通常,成绩管理系统会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它与专业课程教学密切相关,主要根据学校对学生成绩的需求来组织构建成绩管理系统。一般按照成绩登录、成绩管理、数据维护、系统维护四个模块来进行设计,其重点是针对成绩管理与数据维护两个模块来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设计。成绩管理包括:学生成绩查询、成绩录入、成绩浏览、成绩打印、数据导入、奖励加分、成绩查询打印等内容;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备份、学籍变更、院系部信息维护、教研室信息维护、专业信息维护、课程信息维护等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高职院校成绩管理问题集中的地方,下面重点来分析高职成绩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成绩管理模块问题

成绩管理模块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成绩查询、成绩录入、数据导入三个方面。学生成绩查询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查询不到成绩或查询成绩与录入成绩不一致。导致学生查询不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操作不当或系统发生故障。而导致查询成绩与录入成绩不一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系统没有更新;二是成绩录入错误;三是系统发生故障。

成绩录入问题主要反映在教师成绩录入时错填或漏填成绩,还有就是成绩录入后系统未提交或提交错过了规定的时间,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成绩录入出错或录不了成绩。

数据导入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操作上的不到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数据的导入,另外,有些教学管理系统在开发数据导入系统时,设置不合理,操作不直观。

1.2 数据维护模块问题

数据维护模块的问题是高职学生成绩管理最突出也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籍的变更、院系部信息的变更、教研室信息变更、专业信息变更、课程信息变更五个方面,数据维护模块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成绩管理最突出最常见的问题。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籍变动非常大,有些是跨系部进行学籍变动,有些是系部内跨专业变动,有些是专业内跨专业方向变动。学籍变动最直接的问题是导致有些课程无法衔接,尤其是专业课程无法衔接,从而导致学生因学籍变动成绩无法录入等问题的产生。因而,在成绩数据维护模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籍变更的这些因素,还要考虑学籍变更的时间以及变更以后课程成绩的衔接问题。而要解决学籍变动不影响成绩管理,首先,要在数据维护模块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籍变动后课程的相互对接与学分互认。同时,还要从成绩管理制度方面来加以规范学籍变动后成绩的互认,从而避免学籍变动以后成绩互认比较随意。

系部信息、教研室信息、专业信息、课程信息的变更也是导致成绩管理出现问题的最大原因。尤其现在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有些系部和教研室每一年甚至每学期都会针对专业、专业课程进行调整,而调整后的课程在成绩管理系统中又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从而影响成绩正常录入管理系统。因此,针对系部、教研室、专业课程信息的变更,在数据维护模块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信息更新的各种因素,同时,为了避免系部、教研室、专业课程变更的随意性,需要在系统里设立信息变更申报流程通道,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将调整好的信息通过信息变更通道报相关的管理部门审批,变更信息获得审批后,系统则更新信息,这样既能满足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又能够防止课程信息变动过于随意和过于频繁,同时又不影响成绩的正常录入。

2 成绩管理制度

成绩管理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成绩管理的效果,而任何成绩管理系统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而,需要通过建立配套的成绩管理制度来规范系统的操作,提高系统管理的效率,避免系统问题的发生。成绩管理制度主要从成绩考核与成绩档案管理两个方面来建设。

2.1 成绩考核制度

成绩考核制度是规范课程考核的约束性文件,是在课程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规范性考核实施细则。目前,高职院校成绩考核往往出现:考核方式不确定、考核内容不具体、成绩评定太随意的现象。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就是成绩考核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课程考核随意,考核内容不讲究实际,成绩评定主观、随意,缺乏有效的监管,因而,也偏离了成绩考核的主要目的。而要避免这些问题,健全成绩考核制度是关键。要围绕考核要求、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评定标准四个方面来展开具体的规定。

考核要求是针对学生与教师提出的关于课程考核的目标要求,其依据是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考核要求也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必须遵从的指导细则。因而,每门课程都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明确课程的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是指考核采取的方法与形式,目前主要有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是要求考核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或按主测单位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实际操作任务,并由主考者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测单位提供考试对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数据。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考查是用一定的标准来考核、检查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些措施,考查侧重于过程的考核,能及时的反映学习状况。考查通常包括日常考查和总结性考查两部分。日常考查主要通过口头提问、书面作业、书面测验和实践性作业等方式来获得成绩信息数据。而总结性考查主要通过综合作业或综合测试来获取成绩信息数据。了解了考试与考查的基本概念以后,针对课程的性质选择何种考核方式也就比较清晰了,如:一些项目化的、强调过程操作的课程,就适合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而一些通过试题的解答,项目的操作就能够检测课程教学效果的课程,就适合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当然,有些课程还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课程考核方式作出适当的调整。

考核内容要求也是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内容是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来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能否与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一致是检验课程考核内容是否合理与规范基本原则。因此,对课程考核内容的规定是考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评定标准是成绩考核的评判依据,评定标准包含评分细则、标准答案和评定方式等内容。评分细则是对每个考核项目所进行的分值界定;标准答案是成绩评定参照的依据;评定方式是指采用何种成绩表述方式。一般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形式,百分制比较容易理解,而等级制主要采用五级制的形式: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什么课程采用百分制?什么课程采用等级制?这要根据课程考核的性质来决定,如果课程考核是定量、客观、侧重知识要点的,就比较适合采用百分制。如果课程考核是定性、主管、侧重能力方面的,则适合采用等级制。当然,两者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重点还是要能够体现不同的成绩考核层次。

2.2 成绩档案管理制度

除了成绩考核制度以外,成绩档案管理制度也是成绩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成绩档案管理是否规范,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学管理的水平状况。同时,它也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指标。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对成绩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成绩档案管理的相关体系与制度。因而,出现了学生成绩遗漏、前后矛盾、课程与成绩不对应等等问题。

要应对这些问题,则要从成绩档案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建设的角度来予以解决。成绩档案管理可以通过院、系、教师三级来展开归档管理,三者之间要做到共用一个系统,分级存留档案,存留信息数据统一。这需要制定相应的成绩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院、系、教师三级的成绩档案管理。

3 课程设置

成绩管理所牵涉的不光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的内容,它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的安排也密不可分,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对成绩管理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调整,相应的课程也会跟着变动,而与之对应的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类别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课程的成绩管理。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经常出现同课程内容、同课程学分取不同的课程名称以及不同课程性质、不同课程内容取相同的课程名称等现象。如:《经济学基础》这门课,其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就有《经济学基础实务》、《经济学基础》、《基础经济学》等不同的课程名称。再如:《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名称,不同的专业都取《专业英语》,而实质上,课程内容又有很大的区别。

这些问题看似无关紧要,但它会对教学管理带来很多麻烦,会造成成绩考核系统的混乱与成绩管理的混淆。因此,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的设置进行规范,从源头上杜绝这样的问题产生。

3.1 课程规范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点,课程设置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与严谨性。课程设置主要有: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设定、课程时段安排等内容。因而,课程规范就要从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时段安排等方面进行规范设置。

3.1.1 课程名称规范

一般情况下,课程涵盖知识点相同,教学要求相同,即为同一门课程,使用同一课程名称,设置相同学分与学时。若同一类课程因专业要求差异较大时,应在课程的名称、学分要求上体现出差别,以示区分,包括:

(1)相近课程

①课程内容相近,但在难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学分学时上有所区别,此类课程应设置不同级别,并采用英语大写字母加以标识,其中(A)级为最高级,依次类推。

例:《会计学(A)》,3学分,54理论学时;《会计学(B)》,2学分,36理论学时。

②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点相近,在知识讲授方面侧重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此类课程应设置不同类别,并采用“同一课程名+(专业或专业方向后缀)”加以标识。其中:专业、专业方向后缀统一使用学院规定的简称。对专业或专业方向后缀的使用,以该课程适用范围为命名原则:

例:《设计表现(视传设计)》(艺术设计专业视传设计方向课程);

《设计表现(产品造型设计)》(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方向课程)。

(2)分阶段系列课程

①若课程需分阶段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学期独立开设,独立考核,并需逐级修读时,应以罗马字母“Ⅰ”、“Ⅱ”、“Ⅲ”、“Ⅳ”加以标识。例:《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

②若课程属于同一教学项目且不需逐级修读时,应以“教学项目+(具体课程内容)”加以标识。例:《计算机辅助设计Ⅰ(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Ⅱ(coreldraw)》。

(3)其他特殊课程

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均设置为“课程名称+(专业简称)”。

例:《毕业论文(产品造型)》。

②《专业入学教育》均设置为“课程名称+(专业简称)”。

例:《专业入学教育(产品造型)》。

3.1.2 学时学分确定

课程学分是以授课学时为依据来确定的,一般按标准学期周学时数计算。学分计算的最小单位为0.5学分,采取“2舍3入”、“7退8进”的取舍原则。具体计算方法为(教学周数一般以17或18周计算):

(1)理论教学:课程学分=课程学时÷18周;

(2)一体化课程:课程学分=课程学时÷18周;

(3)实践类课程,如阶段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每周0.5学分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来确定,浮动范围为每周0.5至1学分。

3.1.3 课程时段安排

课程时段安排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课程的前后关系要反复斟酌,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课程的前后关系,还要根据“知识渐进、内容衔接、能力提高”的课程安排要求与“先基础后方向、先容易后困难、先简单后复杂”的课程安排原则进行课程的时段安排。

3.2 课程管理

为了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完善课程的相关内容,学校需要对课程实行归口管理。原则上,课程是依照学科专业门类来归属管理,要求一门课程有且只有一个管理单位。当一门课程被一个专业或者一个系部的人才培养方案使用,但课程又不属于使用该课程的教学单位的专业门类时,如果学校有对应专业门类的教学单位,该课程应归属到对应专业门类的教学单位管理。

4 系统培训

成绩管理除了要从管理系统、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好工作以外,还要从系统的操作、制度的贯彻上来进一步加强管理系统、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的建设。科学的系统、良好的制度、合理的课程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实现,而操作不当同样还是会出现问题。因而,要对教师开展成绩管理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成绩管理系统的效率,落实成绩管理制度,规范课程设置。

5 结束语

成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学各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它不仅要求成绩管理系统本身的建设要科学合理,而且也要求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健全,同时还要求对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规范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可持续的培训机制来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成绩管理存在各种问题。

[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课程管理办法[OL].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务部,2010.04.

[2]郑学森.谈谈我院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改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6):906-907.

[3]常宝柱.试论高校成绩管理的功能与途径[J].克山师专学报,2001,(1):90-91.

[4]程满中.学分制下成绩管理的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65-68.

[5]刘玉文,吕英.浅谈高校学生成绩管理[J].科技信息,2006,(7):43.

[6]冯祖琴.高校学生成绩管理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6,(1):47-49.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王旸)

猜你喜欢
学分管理系统考核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内部考核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学分美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