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磊
(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长期以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翻译能力始终都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同学们往往是把英语翻译成母语来通读全文,写作时则把母语转化成英语来表达思想。有些中学生不仅英语基础不牢固,还缺乏翻译技能,因此我们在学生的英语作业和试卷中,常常会发现一些错误,其具体表现归纳如下: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联系上下文,通顺地翻译。比如常见的单词good,我们不能简单地翻译成"好",英译汉时根据与它搭配的词的不同,可以翻译成“令人满意的,善良的,公正的诚实的,健康的,强健的,茁壮的,有力的,和蔼的,乐于助人的,慷慨的,听话的,恭顺的,未贬值的,有效的,有充分根据的,土壤肥沃的”等众多意思,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因此在翻译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其内在含义翻译,比如说,a good Christian(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a good husband(一位体贴的丈夫),a good worker(一位敬业的工人),a good dinner(一顿丰盛的晚餐),good weather(宜人的天气),good soil(肥沃的土壤)。而与短语搭配时意义就更多了。比如(as)good as gold(小孩)很乖,as good as they come极健壮,极强壮,Be good![美国俚语、告别时祝语]好好干!保重身体!come to good有好结果,for good(and all)永久地,一劳永逸地,good for nothing一无所取的,毫无用处的have it good(口语)处于舒适的环境;养尊处优等等。
翻译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实质是在进行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如果学生缺乏对两种语言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对某些包含特定文化含义的词语或短语就会产生误解,运用不当会导致翻译时出现误译。 例如,“龙”(dragon)在中国是吉利的动物、皇权的象征,如“真龙天子”、“望子成龙”;中国人也常自称是“龙的传人”,还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但是在西方人眼里,龙则是嘴里喷着烟火、形如鳄鱼的怪兽,它凶残肆虐,象征着凶恶和邪恶,因此西方人常用龙来比喻“凶猛残暴的人”,《圣经》则习惯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为 “the great dragon”。由此可见,要想不出现误译,平时要注意积累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素养。再比如中国的白象牌方便面,就让西方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在他们看来,白象是大而无用的东西,怎么能用它来做商标呢?
在翻译时,学生如果对某些英语的特定表达缺乏正确理解,而只是按照字面词义进行直译,可能会出现误译。例如:That’s not half bad.误:那不太好。正:那一点也不坏/那好极了。如果学生按照汉语句式“对号入座”就会造成误译。又如white wine不是白酒,而是白葡萄酒;short drink不是少量酒,而是浓酒。又如科技英语词汇topsail和topmast中的top并无“高,大”之意,而是名词“桅楼”,这两个词的意思分别是“中桅帆”和“中桅”。这说明在某些英语特定表达时学生不可以望文生义,直接套用汉语句式,否则会闹出笑话。再比如一些词组的翻译:China policy (对华政策),Chinese policy (中国政策); Indian summer(秋老虎),不能翻译成印度夏天,English disease(软骨病)而不能翻译成英国病。如此等等,切不可望文生义。
目前,中国大多数基础英语任课教师在讲课时很少教授翻译技能,学生只能偶尔做少量的课后翻译练习,因为老师把教授的重点放在了课文难句的讲解上--这种教学方法不可能为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应当牢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得到全面均衡地提高。当前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学生在整体上能够理解原文意思,但在用译入语进行表达时就出现了不小的困难,有的学生连流畅的中文句子都写不出来。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英双语表达能力及中英文化素养。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只有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才能提高翻译综合能力。
要了解一国的文化,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而要看懂一国的语言,就需要翻译作为桥梁来帮我们实现目的。翻译不仅是进行语言转述,而且也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途径。通过阅读汉语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外发展步伐,吸收国外在思想、文化、知识和科技等领域的先进知识,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成为学贯中西的新型人才。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翻译不仅促进语言的交流,更能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因此,翻译教学向学生传递的不仅是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还是西方文化。
1.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使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锻炼技能。翻译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语言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通过做大量的翻译实践是很难提高翻译水平的。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向学生传递翻译理论,同时要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翻译的乐趣。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则是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适当地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比如引入一些翻译技巧:词义的选择,词类的转化,增词法,减词法,省略法,重复法,正反、反正表达法等等。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翻译的兴趣。
2.了解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同时提高本民族语言和英语水平。
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者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由此可见,词语和其所在的文化背景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甚至可以说词语是文化背景的产物,如果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原文就不会理解到位,还可能出现误译。而获取文化背景知识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完成的,必须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关注上,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做到与时俱进地学习语言,让语言与社会相互服务。学生只有提高英汉双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才能真正学好翻译。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时代造就了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对于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开放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真实丰富的语料库是学生和教师的得力帮手。提高翻译能力,需要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接触各科知识提供有利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还要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均衡吸收知识的兴趣,为其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打下坚实的综合基础。
[1]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穆雷.《中国翻译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师读书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4-66;80-81.
[5]余文森,湛启标.高中新课程教师读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26-127,132-13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