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2011-08-15 00:48李丹梅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公民法治

李丹梅

(商丘市梁园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南 商丘 476000)

为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服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1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素质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发挥出自己的能动创造作用,就必须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而法律素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学习法律,培养法律意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要。[1]

1.2 是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说过:“要知道明天的社会,先看看今日之校园。”根据中国犯罪研究会前任会长康树华就大学生犯罪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1%,70年代这个数字上升到2.5%,到本世纪初这个比例达到17%。[2]在校大学生犯罪率逐年攀升,且类型多样化、高科技犯罪的趋势是高校管理和社会稳定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存在盲点的现象不仅是影响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而且已成为导致大学生法律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大学生犯罪,维护校园安全和谐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3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需要

[摘 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英群体,他们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法律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反映并影响着法治社会的进程。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必须具有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这是法治社会顺利发展重要因素。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法律意识

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制观念的传播者,更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在新世纪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条件下,通过法制教育,使他们在了解和熟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现代法律意识。现代法律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

2.1 法治意识

我国治理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体系中,贯穿始终的是“法律至上”、“依法办事”的意识。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公民,更应重视法律教育,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2 民主、平等意识

民主意识即对立法、执法、司法的民主性的追求和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理念。在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内容。因此,民主对法制建设至关重要。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民主意识,才能辨证地看待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民主和法律的关系;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是公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是建立人与人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

公民的平等权不是绝对的平等权,而是机会的平等,是相对的权利。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平等观,才能以健康的平等心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的进步。

2.3 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按照现代法学,公民是每个人最基本、最稳定的身份或资格。公民意识主要包括道德意识、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开展公民教育,增强每个人的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律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时代的要求。

2.4 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作为道德层面的一种操守,表现为公众对社会规则或人群之间约定规则的自觉遵循。古往今来,诚信都是社会极其注重的品质,被视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前提。所谓诚信意识就是自觉按照市场经济制度中互惠性原则办事。诚实行事,不欺不诈;重视信用,不损害国家、社会或者他人的利益等。

3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3.1 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学校法治环境

实行依法治校,用法制观念指导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并将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条件。所以,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推行以“依法治校”理念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埋模式,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使学生感觉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体验到依法办事的氛围,受到现代法制的熏陶。

3.2 注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和健康的法律心理的培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社会道德规范,正确评价、选择并实施相应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成为合格公民。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 “土壤”。法律能否得到贯彻和遵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道德水平。一般来讲,社会成员道德水平越高,守法意识就会越强。大量事实表明,大多数人并不仅仅因为法律的强制性而守法,而是由于道德习惯而守法,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观念,就离不开公民道德教育。

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自发形成的感受、情绪、体验等,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大的作用。健康的法律心理能够让青年人克服偏激心理,对社会现实进行更具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努力做到让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只有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3.3 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

高校设置法律基础课的目的就是要普及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运用典型案例与法律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学生旁听法庭审理案件或参加公判大会等 “参与教学”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使他们树立起健康的法律心理,增强法制观念。

学生意识和行为极易受教师言行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法律修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所以教育者应首先接受相应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法律修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从事法律教学的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榜样。

[1]周顺文,郑夕春.新世纪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2]李春雷.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公民法治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十二公民
有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探析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