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苏梅
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和管理网络
郭苏梅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顺应形势,立足区情,在全省率先进行基层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和管理网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街道管理体制有待健全。街道机构设置小而全,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协调不畅;人员编制“既超又缺”,自聘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用人“终身制”,缺乏竞争和淘汰机制;分配“身份制”,一线同志工作辛苦,却难得到相应报酬和保障。二是社区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社区居委会“身兼数职”,社区承担的各类常规任务达100多项,导致忙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三是社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家政、绿化等服务不到位,社区信息化建设滞后,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一是合理设置网格。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根据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多种类型以及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因素,合理设置社区网格,全区共设置网格619个,原则上每个网格以300—500户、1000—1500人为宜。根据各网格管理服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网格责任人,采取先一般工作人员、后管理人员的方式实现社区工作人员与网格的合理匹配。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同步推进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一般以村民组为单位划分网格,网格责任人由村两委成员承担,管理和服务内容贴近“三农”实际,重点做好发展生产、民生保障、计划生育、综治、教育培训等服务管理。
二是规范组织架构。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建立健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乡镇党委、政府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具体指导下,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工作站)及网格责任人为主体,区职能部门、街道相关科室、社区受理中心(与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合署办公)参与,辖区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居民自治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广泛协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
三是健全管理队伍。根据各网格管理服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网格责任人,网格责任人可由一人或多人组成,可采取专职或兼职方式,除社区专职工作者外,将社区民警、社区律师、楼栋长、物业公司负责人、辖区单位负责人等纳入网格化管理队伍,网格责任人为多人的,要确定一名队长。网格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是做好网格内的调查、统计、宣传、调解、信息收集、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
四是明确划分职责。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网格责任人在履行好网格工作责任的同时,对中心工作、突击性工作等要服从调度、通力协作;社区受理中心由社区“两委”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可轮值)组成,负责社区事务的综合、分析、初审、公示、调处问题、窗口服务等;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审核、公示、上传下达、执法、处置等;区行政服务中心(职能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指导、审批、公示、协调、监管、综合执法等。
五是理顺操作程序。根据一般性工作、协调性工作、突发性工作、审批性工作等不同的工作类型,由网格责任人采取相应的程序及时处置。社区网格化管理相关责任单位要按照限时办结的要求,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理顺事件收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实现社区各项事务处理的流程化、规范化,切实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效率。
六是落实岗位要求。强化网格责任人责任意识,推行“错时工作制”,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一次,“在网”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1/3以上。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填写工作日志。
七是兑现考核奖惩。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量化、细化、实化考核指标,明确项目、责任、时效,自查、互查、抽查、检查相结合,年终考评,奖惩兑现。对长期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网格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予以转岗、辞退。自觉接受上级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行为依法依规处理。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蜀山区初步形成了区、街道、社居委三级信息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模式,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呈现良性发展。一是社区资源呈现一体化。分散的社区管理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得到盘活利用,基层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工作职责呈现明晰化。明确了以块为主的工作责任,网格责任人包干到人,改变过去那种“干多干少看不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状态,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三是社区职能呈现完善化。社区服务工作实现了常态、长效、协同管理,真正做到了社区服务和百姓生活的“零距离”,干群关系日益紧密。
蜀山区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得到中央主流媒体关注。2011年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蜀山区网格化管理出成效”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合肥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为契机,在全市城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到2011年底,全市城区将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30%的三县农村社区也将实行网格化管理。到2012年,一个体系完整、功能完善、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将初步建立,全市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市民“十五分钟生活圈”。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