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2011-08-15 00:50张之琼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人格心理健康

张之琼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米泉 831401)

目前,高职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比重日益增加,发展越来越快,要想让高职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高职院校就不能忽视高职生的人格教育,就必须重视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高职生人格现状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大学生一员的高职生,也同样面临着众多的人生课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矛盾。在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时,不难发现,在他们的身上确有许多人格的闪光点,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部分高职生因受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的影响,在人格的发展上明显表现出以下不良倾向。

1、自我意识不正确、自我评价不恰当。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是人格的核心。人格不良的高职生自我意识不正确,自我认知能力欠缺,自我评价不恰当。自我评价过高的高职生,妄自尊大,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欣赏。而自我评价过低则是高职生中最常见的,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认为高职生不算是真正的大学生,无能感与失败感使其否定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觉得事事不如人,处处低人一等,极易产生自卑、沮丧、不满意以及其他各种郁闷感。

2、情绪自我控制力弱。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影响到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部分高职生的情绪容易受外界刺激和自身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而起伏波动,变化幅度较大,表现出极强的不稳定性,学习和做事容易走两个极端,而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的能力又较弱,其行为容易被疲倦、抑郁、沮丧等消极情绪所控制,一旦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有效的控制,就会向不利的方而发展。

3、人际关系不良。高职生的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笔者所做的心理咨询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人际关系不良前来求助的。在人际关系上,有的高职生个人角色定位不准,有的性格内向,胆怯,害怕和陌生人特别是教师打交道;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利益与感受,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造成关系难处;有的爱慕异性不成,造成失恋、单相思、求爱被拒绝等。

4、适应能力差。高职生的环境适应问题在新生中尤为常见,特别是来自于外地和家住农村的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不能很快适应,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没有努力去适应环境,而是一味怨天尤人,再加上独立生活能力差,易引发强烈的焦虑、抑郁、孤独,失落、无聊等情绪困扰和我行我素、行为懒散、心胸狭窄、不拘小节等一些不良行为,如面对理想的幻灭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感到悲观失望;总是怀念原来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老同学老朋友等。

除此之外,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适应问题在高职生中也日益凸显,黄毒、暴力犯罪及网上危险交往的可能性,威胁着高职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的学生不能很好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出现了网络适应不良症状,如沉湎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网恋出格;黄色垃圾造成不良心理等等,更为严重的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电子游戏综合症等。这些不仅影响了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高职生不良人格的因素既有内因的作用,与其自身原因有关;也有外因的作用,与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二、高职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健康人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多方面配合。高职院校应遵循高职生人格培养的规律,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人格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

1、强化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我。作为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自我意识,对于自我的塑造和人格的形成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高职生积极向上、成人成才的重要动力和内在因素,因此,在高职生健康人格培养过程中,应强化主体的自我意识,掌握对成功与失败进行科学归因、对客观现实进行正确认知评价的科学方法,使之能够正确的评价、认识自我,能根据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理想人格目标和人格发展道路,有效地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

2、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内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职生的人格培养也如此,要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做起,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塑造健康人格。因此,要拓展高职生人格培养的时空,开辟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将人格教育和培养渗透到校内和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培养与自我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客观地认识自己,合理的调整自己,不断提高自我培养、自我塑造的能力,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内化。

3、创设良好校园环境,打造精神文化校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高职院校大都是建立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起步较晚,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较弱。一般来说,校园硬文化——物质条件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是可以在短期内有较大改观的,但校园软文化——精神产品的建设则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校园文化特别是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高职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起着引导作用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要积极构建校园精神文化,抓好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优化学校舆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让学生生活在和谐共存的人际环境中,使高职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4、挖掘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渗透。学生在校受影响时间最长的地方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主阵地。所以,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渗透。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而忽视人格培养的传统观念,应把培养全面发展、健康和谐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人格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懂得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5、完善教师人格,提升教师魅力。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要培养高职生的健康人格,首先要提升和完善教师的人格素养和人格魅力,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效果远远超过口头说教。身教重于言教,具有优良人格的老师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人格上谦虚正直、宽容理智、精神饱满、乐观进取等高尚的方面呈现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自我塑造机制。只有人格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康的学生。

6、完善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是对高职生进行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尚不能令人满意。高职院校要建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心理咨询网络,有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渗透性。如我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核心,辐射各二级学院设立心理咨询站;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创办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导刊”,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节等。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高职生解决心理问题,克服不良人格,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

[1]林志红.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思想治教育.2005

[2]高美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郑 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高职生人格心理健康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