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是金口河区最紧迫的任务

2011-08-15 00:46刘吉祥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刘吉祥

(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 四川 乐山 614700)

加快山区和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也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乐山市第六次党代会指出,没有山区和彝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乐山的全面小康。作为山区和彝区的金口河区,建区以来,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但是,底子薄、欠发达、基础差仍然是最基本的区情,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薄弱仍然是最大的矛盾,加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最紧迫的任务。

“十二五”时期,金口河区将牢牢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发展、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全省民族地区经济强区和山区经济强区的目标,大力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党的建设六大重点,主动作为,后发赶超,努力在应对挑战中开创新局面,在攻坚克难中迈出新步伐,在把握机遇中推进新跨越。力争“十二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在全省综合排位进入前40位,在全省民族县、山区县排位进入前5位。

一、以破解瓶颈为切入点,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发展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工程来抓,着力打基础、破瓶颈、增后劲。一是完善交通设施。加快推进出入境主干道交通线路的升级,提升金口河路网与国省干线公路的联网水平。积极抓好乐汉高速公路金口河段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推动乐汉高速公路早开工、早建成,尽快形成出入境快捷通道,融入乐山一小时经济圈。加快农村公路联网路、断头路的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的管养护体制,保障农村公路畅通便捷。二是提升能源和信息设施。加快农网、城网建设与升级改造,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或扩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输电线7条,形成比较完善的供电网络。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覆盖全区的高速宽带光纤骨干传输网和接入网,积极推进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三网合一”。三是兴建水利设施。加强主要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和山地灾害防治,加快沟渠配套、人畜饮水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防涝抗旱的能力。

二、以提升实力为突破点,在三次产业上加快发展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按照“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优旅游业”的思路,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电冶结合强工业。围绕建设“两基地”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在“点”上抓骨干膨胀、“线”上抓特色培育、“面”上抓总量扩张,加速发展水电能源产业,积极改造提升冶炼、化工、棉纺、矿业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总装机170万千瓦的枕头坝、沙坪电站建设,“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枕头坝一级、沙坪二级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枕头坝二级、沙坪一级电站,使全区水电装机达120万千瓦以上,成为乐山重要的水电能源产业基地。积极争取电量留存政策,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加快推进金广20万吨铁合金、康宁工业硅和物理法太阳能级硅等项目建设,力争在未来五年里全区冶炼产业负荷达40万千伏安、产能达50万吨以上,成为乐山重要的冶炼产业基地。完善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培育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加快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推动产业集约、集群、集聚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区工业企业入园率达80%以上,工业化率达79%以上,工业经济对区级财力的贡献率达90%以上。二是突出特色抓农业。坚持走特色兴农的道路,主动融入乐山“一都四基地”,认真实施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重点抓好红豆杉、乌天麻、川牛膝等优势产业,力争在未来五年里新增红豆杉种植基地2万亩、乌天麻基地10万平米、道地中药材基地1.2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曼地亚红豆杉种植基地和全省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业,力争五年内形成年出栏野猪1万头、野鸡10万只、大鲵5万尾的规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三是依托资源兴旅游。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化”互动的重要载体,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第三产业体系。妥善处理服务国防与发展旅游业的关系,抓住乐山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的契机,打造好大峡谷地质公园、大瓦山湿地公园、三岔河森林公园三张“旅游名片”,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加快发展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产业。努力繁荣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新兴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

三、以优化环境为立足点,在城乡统筹上加快发展

推进“两化”互动,城镇化是重要依托。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做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同步推进,在空间上产城一体,在布局上功能分区,在产业上相互融合。一是打造精品山城。充分利用中心城区依山傍水的特点,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取向,加快打造“沿河两岸一新城”、“五十里山水长卷”,着力把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靓。建设“沿河两岸一新城”,就是将红华公司生活区内厂矿棚户区改造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推动沿河两岸的同步发展。加快开发城区后方靠山台地,打造中高档商住城市新区。建设“五十里山水长卷”,就是利用枕头坝、沙坪电站库区建成后的“高峡平湖”美景,把生态建设、风貌塑造、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韵的优美环境。力争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二是建设特色村镇。抓好新型工业镇金河镇、商贸休闲镇永和镇、生态旅游乡永胜乡等小集镇的建设,提高小集镇的人口、资金、技术和资源集中度,使小集镇成为城乡统筹的“联结点”、工业发展的“承载体”、服务业发展的“孵化器”。抓住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契机,把特色村庄打造与彝家新寨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一批富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的亮点村、示范村,重点打造以避暑养生为主题的五池新村、以峡谷探险为主题的胜利新村和以彝族风情为主题的林丰新村,带动农村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理顺城市管理的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的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搞好城市无形资产经营,积极借鉴和探索城市特许经营权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经营步伐。

四、以成果共享为落脚点,在民生改善上加快发展

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收入倍增、基本保障、事业进步、和谐安康、扶贫攻坚、碧水蓝天”六大工程,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的员就业。建立制度完善、管理科学、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彝家新寨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2015年前全面完成41个彝家新寨建设。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实施第二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城乡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基本实现公共教育均等化。三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十二五”末,全区城镇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床位配置达到四川省卫生资源三类地区标准。四是切实重视文化发展。深入挖掘铁道兵文化、民族文化、山地文化内涵,打造区域文化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做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社区有文化中心。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二五”末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以上。

五、以管理创新为着力点,在社会和谐上加快发展

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为突破口,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一是狠抓信访维稳。坚持以新时期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强化“事要解决”的理念和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促进党群干群“大沟通”、矛盾纠纷“大调解”、疑难问题“大破解”,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金口河”的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治安防范专业网、科技网、群众网,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以解决“逢工必堵、征地必阻”问题为重点,继续深化打黑除恶的专项斗争,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执法、治理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六、以从严治党为着眼点,在党的建设上加快发展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根本靠人。坚持“一手抓路子、一手抓班子”不动摇,突出党建创新、用人导向、作风转变、廉政机制等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一是创新党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的做法,抓好“万村党建富民”行动和“扶贫强基”工程,打造好“党建示范带”,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心骨,把党员培养成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二是鲜明用人导向。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倡导“干成事、不出事、创一流”的用人基调,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推进重大项目、解决复杂矛盾、艰苦条件工作中识别和检验干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三是切实转变作风。认真践行“四个特别”,深入推进“作风兴区”的活动,大力倡导亲民为民之风、攻坚破难之风、真抓实干之风,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深化“五心合一”的政务服务模式,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完善看板管理、并联审批、同步作业等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四是完善廉政机制。深化制度建廉,围绕用权、用钱、用人三个重点,健全完善教育、监督、预防、惩治、保障五大体系,主动排查廉政“风险点”,积极构建廉政“防火墙”,营造风清气正事业兴的良好政治环境。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