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社会管理体制新格局

2011-08-15 00:53宋贵伦
中国机构编制 2011年2期
关键词:机制社区服务

宋贵伦

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社会管理体制新格局

宋贵伦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四位一体”建设格局出发,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管理体制新格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成立了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建立了市委社会工委,在市政府成立了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在各区县成立了相应机构,在街道(乡镇)建立社会工作党委,基本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四位一体”总体格局的战略需要

作为首都,北京的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站位是搞好“四个服务”,即为中央机关服务、为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服务、为全国人民服务。国际城市、流动人口多,决定了北京社会建设和管理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北京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体制机制不适应和政策不完善上,解决北京社会建设和管理问题的出路和动力在于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对社会建设组织领导的需要。社会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强统筹协调,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北京市成立了由刘淇书记为组长、郭金龙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宏观管理以及社会建设工作发展战略和规划、相关政策、年度计划以及重大工作和活动的统筹。成立社会工作机构,在宏观上协助市委、市政府抓好整体规划、政策研究、工作协调等重大问题,在工作层面上,加强社区、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党建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薄弱环节的管理。这既有利于市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又能够使政府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构建与“四位一体”建设格局相适应的体制框架的需要。成立社会工作机构,是要搭建一个“平台”,加强对社会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督。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解决部门分割、力量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使全市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有机整体,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地落实十七大确定的社会建设“五有”目标和六项工作任务。

三是转换工作机制的需要。要从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单一管理体制向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治理结构转变,逐步建立起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以社区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市场为依托、以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为保障,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和广大社会志愿者以及社会工作者广泛参与的新的社会体制。

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关键是健全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体系

要解决社会管理的覆盖问题,要“管得到”。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建立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基本形成全覆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一是基本形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网络。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通过全体会、专题会、办公室主任会等形式,研究解决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协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印发了《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等社会建设“1+4+X”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社会建设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体系。设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通过专项支持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保障社会建设重点工作顺利实施。通过年初发布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要点、年中开展督促检查、年底印发督查报告等举措,指导、协调社会建设相关部门和各区县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社会领域各项工作。与首都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9个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形成了社会建设决策研究咨询机制。

二是基本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基本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实施政府办实事工程,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以设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体制等为主要标志,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不断改革创新。以实施养老助残“九养”政策、加强社区服务站和商务楼宇社会服务站建设以及实施《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建设“15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等为主要标志,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三是基本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体制。在纵向上,社会工作机构从市、区县两级延伸到街道(乡镇)社会工作党委和社区;在横向上,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覆盖到80%的社会组织,通过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和商管协会等覆盖了大部分的新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以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为契机,东城、朝阳、顺义三个区开展综合试点,探索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协作体系,完善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作模式。

四是基本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建设规范化模式。构建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从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工作职能、人员、经费、设施等七个方面制定26项主要指标,近100项具体指标,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全市2633个城市社区中选择1600个社区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并且逐步向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50个“城中村”和农村社区延伸,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新模式。

五是基本形成“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支持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的大型社会组织,形成30个左右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的大型联合组织服务管理“枢纽”,构建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业务一起抓的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网络。

六是初步形成“社工+义工”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服务联动模式。2009年和2010年,全市面向高校和大学生“村官”选聘近5000名大学生社工,各区县面向社会选聘5000多名大专以上人员到社区工作。全市已有5612人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培育了17家社会工作事务所。初步转化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先后出台《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意见》和《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同时,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300个公益服务项目、200个社工岗位,引导专业社工带领义工(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机制,初步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义工”的工作运行模式。

七是初步形成社会矛盾“大调解”格局。市委市政府制订并印发《关于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的工作意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工作模式。制定并印发《北京市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督促检查、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机制,加大矛盾源头治理力度。推进工会、人力社保、司法、法院、信访“五方联动”机制建设,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总结推广西城区“民事调解进派出所”、原崇文区“信访代理制”、中关村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商事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经验,不断探索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新模式。

八是基本实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全覆盖。在全市141个街道及102个乡镇建立了社会工作党委,社区党建区域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在“枢纽型”社会组织启动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社会组织联合党组织、社会工作部三项机制建设工作,社会组织党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初步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已经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非公经济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下的建立了工作站,实现了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全覆盖,并推进社会服务、党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五站合一”全覆盖。

三、加强整体设计,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在2011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制定《北京市“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未来五年首都社会建设发展路径,努力推动社会建设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力争用2-3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框架。

一要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率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各类社会人群全覆盖和均等化等方面,不断丰富社会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生活便利化程度。

二要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加快完善社会组织工作“枢纽型”管理体系,推进各类群体管理全覆盖以及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管理全覆盖,基本建立健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全时段、全覆盖。

三要完善激发社会活力机制。激发社会活力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加大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社区自治工作,不断探索市民依托社会组织和社区有序参与公共服务的新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局面。

四要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牢固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社会协同,努力形成公众有序参与更加广泛、企业社会责任明显增强、驻区单位参与更加自觉的新格局。

五要完善构建社会和谐机制。不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解机制,促进融洽各类群体、不同阶层之间关系。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和谐创建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社会心理服务,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健全群防群治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系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机制社区服务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