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华
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民政工作,关键在干部、关键在队伍,关健在管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继续下大气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勤于学习思考、勇于实践探索、善于沟通协调、对人民群众具有深厚感情、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民政干部队伍,为推进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体而言,应突出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把团结和谐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基础。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仅是人员的集合,还有能量的聚合、思想的磨合、情感的融合。民政工作的社会性、服务性、协调性,尤其要注重营造一种和谐共事的氛围。一要互相信任,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坦诚相待,在工作上协调一致。二要相互尊重,做到在共事中共心,在共心中共勉,在共勉中共济。三要相互支持,力求做到领导交办的事情认真办、职责明确的事情积极办、职责不明的事情商量办、涉及面广的事情合力办。
第二,要把提高素质作为民政工作的基本要求。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素质,是事关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政府转型考验、民生期待考验、创新能力考验不仅复杂,而且严峻。要使我们的思想不落后,事业更发达,就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必须不断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必须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首先,要提高学习力。学习是修养之道,是提高素质、升华境界的重要途径。作为民政干部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为重点,认真学习民政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其次要提高思考力。思考是新旧知识交汇后的一个升华过程。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加强研究,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措施,推进民政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再次要提高行动力。一是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一定要按时落实到位,不打折扣;二是不说大话、不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向群众承诺的事情,一定要说到做到。
第三,要把“民政为民”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政为民是民政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民政工作必须始终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丰富为民“情感”、了解为民“实情”、躬行为民“实践”,通过开展“满意在民政”、“民政是我家”、“创先争优”、“创业服务”等主题活动,提升“民政为民”形象。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真正让群众满意,使人民放心,我们的工作才更有价值、更有动力、更有成就。
第四,要把规范程序作为民政工作的行为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程序请示汇报,是机关工作的特点,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照章办事,按规操作,不越位,不缺位。同时,要在讲原则的同时大力提倡创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表达观点、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效能。在制度建设上要坚持继承创新、逐步完善、规范运作、严格管理,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第五,要把勤政廉政作为民政工作的自我追求。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方面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工作目标要高,要求要严,决不能满足于“基本上”“差不多”、“大概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做法;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约束自己,对救灾、救助资金和专项资金要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能挪作它用,始终做到政治上明白,经济上清白,作风上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