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科学发展论

2011-08-15 00:46邹健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资本论马克思资本

邹健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资本论》是科学发展论

邹健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论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发达的商品经济论、科学发展论。研读《资本论》,必须潜心攻读,整体把握,动态视野,务实精神。

资本论 科学 发展论

《资本论》与科学发展系列文章之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不仅是一部论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发达的商品经济论、科学发展论。《资本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货币通论》并列为世界经济学的三大经典名著。这三部经典,是至今世界各国研究经济理论的人必读的教科书。在2000年底,美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进行网上投票,评选10位本千年的思想家。投票网民超过一亿,评选结果,马克思名列首位,独占鳌头。排在第二位的是爱因斯坦,第三位是牛顿,第四位是达尔文。为什么马克思被公推为首位千年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撰写了一部名垂千古、具有很高科学价值和现实主义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日本和西方国家,再次掀起了研读《资本论》的热潮,纷纷到《资本论》中去寻求更深层次的答案。

《资本论》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这可以从《资本论》写作背景得到说明。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写作《资本论》时,他说:“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当时的英国是什么发展阶段呢?英国在14世纪末封建的农奴制就已经开始瓦解,从16世纪开始,进入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到17世纪中叶,即1640年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使政权巩固下来。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了产业革命时期,即从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产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坐上了世界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头把交椅。这时的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2以上,在全球率先使小农经济消失。所以,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这就为马克思写《资本论》奠定了丰厚的实践基础。马克思移居伦敦写作,既为了亲身感受英国发展的轨迹,也为了大英博物馆资料完整,便于查找和研究。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所以,《资本论》在对商品经济运行进行全面深刻地阐释时,不仅揭示了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同时揭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即科学发展规律。研读《资本论》阐述的科学发展规律,对我们深刻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资本论》作为科学发展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大量资本,因而资本原始积累是必经阶段,原始积累尽管是“灰色”的,但具有“划时代”意义,问题在于要尽量缩短原始积累到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避免经济波动和社会震荡;发展的基础是资本运作,资本的特点是运动,资本在运动中才能增殖,因而要把握资本循环和周转规律,使资本能正常循环和加快周转;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和取得利润,价值是抽象的,价格是现实的,商品的价格实现了,才能收回成本和取得利润,因而要重视市场和供求关系的作用;发展的关键是各个产业之间要平衡,即产业部门内部要平衡,产业部门之间要平衡,产业与环境要平衡,产业与资源要平衡,产业与人口要平衡,如果违背了平衡规律,必然影响发展;发展要善于运作商业资本、信用资本和土地资本,发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和地租的杠杆作用,使现实资本与虚拟资本两个轮子同时转动;发展的载体是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这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但要逐步发展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使劳动者不仅有劳动收入,而且有资产性收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重点,是《资本论》的精髓,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中忽视了的问题,党提出“以人为本”,既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回归,也是我们党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新。

研读《资本论》,学习科学发展原理,运用科学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根据自己的体会,应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潜心攻读。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在德国发行时,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梅林曾经作过这样的描述:“对《资本论》表示惊讶的人多,读它的人少;对它表示钦佩的人多,能理解它的人少。”而我们国家则是“三多三少”:知道马克思有一部《资本论》的人多,读过它的人少;知道《资本论》难读的人多,知难而进的人少;知道《资本论》是论资本主义的人多,知道它同时是一部科学发展论的人少。研读《资本论》,必须沉下心来,刻苦攻读。一般情况是,读第一遍,似在云里雾里;读第二遍,就会有所领悟;读第三遍,便能把握一些要领。持之以恒,定有效果。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说的:“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二是整体把握。《资本论》共有三卷,是一个整体,都贯穿着一条科学发展的主线。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只强调读第一卷,要人们认识劳动不仅创造了价值,而且创造了剩余价值,谁占有剩余价值就是剥削者。但忽视了第一卷中关于发展要有资本积累和资本必需运动的理论。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纠正当时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的问题,在全党开展了学习《资本论》第二卷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活动,这对当时使经济平衡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第三卷往往是被人们忽略了的,而恰好第三卷是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综合论述,讲的都是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如商业问题、价格问题、信用问题、股份制问题、地租问题等。可以这样讲,《资本论》第三卷,是整个《资本论》的精华,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是最该引起重视的部分。

三是动态视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长达四十年,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时段有不同评价。比如对“资本”,在第一卷讲到原始积累时,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第三卷讲到经济发展时,马克思说资本是“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如果不以动态视野去研读《资本论》,目光老是停留在原始积累时期对资本的评价上,不敢讲资本,不研究资本,不运作资本,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就会导致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社会不能大踏步前进。

四是务实精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可以从《资本论》中找到源头。科学发展观同《资本论》中科学发展论述既是一脉相承的,又与世俱进的,是对《资本论》中科学发展论述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研读《资本论》,可以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可以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十二五”时期的主题是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对发展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说:“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研读《资本论》,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加以落实,确保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地发展。(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秦利民

A811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1.01.06

1009-6922(2011)01-25-02

2011-03-02

邹健明,男,中共乐山市委党校教授。

猜你喜欢
资本论马克思资本
马克思像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