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丽
(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加快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已上升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国家战略。“十二五”时期,伊宁市首次进入新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率先发展的天山北坡经济带。若想实现“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建成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带”、“建设天山北坡西部经济强区、中心城市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艰巨任务,必须加快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构筑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圈。
加快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必须加快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伊犁河谷各县域分散化发展倾向,在有效的市场基础上对各地区经济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走集聚化、规模化、综合性的发展道路,科学规划并加快营造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伊犁河谷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圈,即伊宁城市经济圈。
伊宁经济圈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划分为:伊宁经济圈核心圈层区、伊宁经济圈第一圈层区、伊宁经济圈第二圈层区、伊宁经济圈发展极和伊宁经济圈发展轴,即“一个核心、两个极点、T型发展轴、两个发展圈层”式的空间战略布局。
核心圈层区空间布局包括:以伊宁市政府中心为原点、以伊宁市政府中心至英也尔乡乡政府所在地为半径、以伊犁河为边界的半圆区域,其中包括:伊宁市城区、伊宁市所辖1镇8乡所在地及伊宁县的胡地亚于孜乡。
第一圈层区空间布局包括:霍城县、伊宁县和察布查尔县。
第二圈层区空间布局包括:尼勒克县、巩留县、特克斯县和昭苏县。
经济圈两个发展极空间布局包括:霍尔果斯和新源县。
经济圈T型发展轴空间布局包括:以伊犁河谷境内312国道和218国道为轴的T型空间区域,创建霍尔果斯—霍城—伊宁市—巩留-新源T型发展轴。
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城市经济群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自觉发展,更需要政策措施的推动促进加快发展步伐。
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是经济圈形成的重要条件。十一五期间,伊宁经济圈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公路网建设和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期间,伊宁经济圈要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相结合、相配套的现代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大力改善铁路、公路网密度不足,交通条件和便捷程度不高的弱势,提高畅通水平,加速实现同城效应。
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旅游通道、资源通道路网布局,全力构筑公路、铁路、民航现代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将全速打造以伊宁市为中心的、以国省道为主干线的“四横八纵三通道”的公路主骨架网,重点抓好墩麻扎—巩留—新源—那拉提高速公路和一批高等级公路建设;铁路方面加快建设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建设,及早实现精伊霍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积极推进伊宁—南疆铁路的各项前期工作,并努力推动争取早日纳入国家规划;航空方面加大民航旅客的吞吐量,争取开通伊宁、塔城、阿勒泰三市间互航、内地直航和中亚国际航线。
为实现交通一体化,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建议统筹规划交通发展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突出、实效显著;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在交通一体化建设项目的投入保障;将交通一体化建设项目融入伊犁河谷区域各县域总体发展规划中并有领导协调机制、财政扶持机制、部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体制支持,以确保具体落实的有效推进。
信息一体化是中心城市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对地方基础设施投入以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信息化的功能与作用,加快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统一数据标准,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网络性能和技术水平,加快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理空间信息社会化应用与共享程度,推进综合性网络应用工程、公益性信息服务工程、企业信息化等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促进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交通信息联网、危急抢险信息联网建设。
总体的发展要求应是:培育信息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形成以光纤通讯、卫星通信、移动通讯等为内容的高速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体系;深入普及信息技术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建设各个领域;优化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重点实施的工程应有: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物流交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电子政务工程、社会信用一体化工程、公共信息资源一体化工程等六大工程。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引导和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充分认识信息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并形成信息产业集群。
城市经济圈形成的内在动力是市场机制。促进经济圈快速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市场一体化,推动经济主体(企业和个人)在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生产要素在更广领域配置与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市场一体化,首先要制定市场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市场一体化的总目标及分阶段目标,统筹规划与协调,科学调控市场布局,统筹考虑伊犁河谷区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县域现代商贸物流的发展目标和重点,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形成伊犁河谷区域商贸物流优势互补、错位配套发展的战略格局,规范商品流通及各县域政府行为;取缔阻碍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废止各种排他性的支撑经济自我狭隘发展的规定与措施,全力整顿纠正各类体制障碍因素。营造伊犁河谷区域范围内无差别化的政策环境,在土地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准入、人才流动、技术开发与创新、招商引资、信息共享方面,营造实行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等、以市场化力量推动城市经济圈的快速发展。
加快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圈发展,一定要高度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放置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要高标准制定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圈环境保护规划,牢固树立大环境、大生态、大容量观念,要以经济圈的概念统筹规划环境制定环境规划,实现环境规划一体化、污染防治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伊犁河谷8县1市均要以经济圈环境保护规划为统领,严格禁止未进入经济圈环境规划的各类项目开发与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
大力实施污染防治一体化。突出做好水污染防治,加快伊犁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强监管力度,强化水质保护措施,建立健全与供水相适应的水质监测和饮用水安全检测预警制度。加快城镇污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重点抓好工业水污染防治,经济圈各类工业园区必须具备统一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保证污染源达标排放。大力做好空气污染防治,燃煤电厂必须实现具备高效脱硫及除尘设施,新启动的各类高载能项目必须实现各类空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不断提高各类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能力,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实现生态建设一体化,实行林地、草地、湿地、水面的统筹规划。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各县域跨界、跨域、多部门、多方面合作等关系较多利益方的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积极鼓励并制定相关优惠和激励政策扎实推进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环保措施落实的有效性。加快实施一批重点环保项目,主要包括: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工程、农村环境保护工程及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等。
伊宁经济圈城镇总体发展定位要以统筹城乡、布局合理、突出特色、以城带镇为要求,以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政策保障为手段,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农牧业现代化为基础,以体制创新为先导,不断扩大城镇及产业发展规模,强化城镇功能,提高城镇经济和人口的集聚能力,促进伊宁经济圈城镇体系协调发展。
加强伊宁经济圈城镇规划与建设,在近期必须以提升伊宁市中心城市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城镇承载力和人口聚集度为重点,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当前,伊宁市要加快修编完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合理规划布局,明确功能分区,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积极打造伊犁河景观,加快老城区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强化伊宁市的服务功能和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努力把伊宁市打造成为富有民族风格、文化与现代化时代气息相互辉映、和谐共存的最佳宜居城市。
十二五期间,实现伊宁经济圈第一圈层区伊宁—霍城—察布查尔城镇组群的崛起,特别是核心城市伊宁市及发展极霍尔果斯增长极的崛起,成为伊犁河谷区域无可替代的经济增长中心。同时,加强伊犁河谷区域东部次中心新源县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扩大其经济辐射及影响力。
中、远期,要重点加强伊宁经济圈第二圈层区建设,实现经济圈功能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生形成态与环境相协调的网络化、规模化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成熟的城镇体系。
截至2009年,伊犁河谷区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分别是:40万至50万人口的城镇有:伊宁市和伊宁县;30万至40万人口的城镇有:霍城县;20万至30万人口的城镇有:新源县;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镇有:察布查尔县、巩留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和尼勒克县。
“十二五”期间,伊宁经济圈应打造如下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其中,增加非农业人口数量、提高非农业人口比例是扩大城镇规模的主要内容。
伊宁市:以打造50万非农业人口为目标,扩展城市空间,积极发展物流、商贸、金融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交通中心枢纽作用,引导城市人口继续积聚和多中心分布。伊宁县:以打造40万总人口为目标,以加快发展煤电开发和高载能产业为手段,以教育大县为基础,加快人口集聚。霍城县:以打造40万总人口为目标,以霍尔果斯为经济增长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交通沿线为集聚方向,以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为依托,大力增强人口聚集能力。新源县:以打造30万总人口为目标,以现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高载能、特色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挥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人口快速聚集。察布查尔县:以打造20万总人口、10万非农业人口为目标,以伊宁经济圈第一圈层区为发展基础,以特色畜产品加工、煤电开发及煤化工产业的崛起,大力提高人口聚集能力。巩留县:以打造20万总人口、8万非农业人口为目标,以农副产品加工、特色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大力提高非农业人口比例。昭苏县:以打造20万总人口、10万非农业人口为目标,积极依托水能资源开发和交通大建设的有力时机,大力提高城镇化率。特克斯县:以打造20万总人口、8万非农业人口为目标,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水能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增强人口聚集力。尼勒克县:以打造20万总人口、8万非农业人口为目标,以高载能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煤电开发、煤化工产业及水能资源开发,借经济发展轴的辐射带动影响作用,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核心经济圈的功能定位是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区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心,营造较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展高地,不断延展辐射半径和影响区域,以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扩张为发展基础和依托,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和配套能力,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区西部发展核心区域及总部经济中心。两个极点:霍尔果斯发展极的功能定位是以口岸建设、物流基地建设、对外贸易为主导,打造面向中亚的物流、商贸、会展、旅游为主导的外向型第三产业高地,打造新疆乃至全国著名的现代、新型、综合性口岸城市。新源发展极的功能定位是以旅游、高载能、畜产品加工为主导,打造引领伊犁河谷区域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开创伊犁河谷区域向东发展的大通道。
一条发展轴是霍尔果斯—霍城—伊宁市—巩留-新源发展轴。由于T型发展轴空间地域范畴广大,发展基础及优势存在差异,因而细化为霍尔果斯—霍城—伊宁发展轴和伊宁—巩留—新源发展轴。霍尔果斯—霍城—伊宁发展轴的功能定位:以口岸建设、物流基地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为支撑,打造霍尔果斯—霍城—伊宁市出口产品加工产业带及以物流商贸、旅游会展为主导的外向型第三产业高地。伊宁—巩留—新源发展轴的功能定位:以通道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带动、拓展、主导伊犁河谷区域东部协调发展为目标,打造伊犁河谷区域向东开放的物流通道,强化以新源县高载能产业和旅游产业为支撑的伊犁河谷区域新的经济增长节点城镇,形成以交通沿线为发展轴的伊宁市—巩留县—新源县特色农副产品和特色畜产品加工产业带及具有国内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
第一圈层区的功能定位是以打造交通顺畅、物流便捷、产业集聚、交流紧密的1小时经济圈,充分发挥空间近邻效应及经济圈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形成以伊宁市、霍城县出口产品加工基地、霍城县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察布查尔县特色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煤电煤化工基地及伊宁县煤电开发基地和高载能产业基地为产业布局的产业集群。第二圈层区的功能定位以新疆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建设及区域特色林果业建设为基础,为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伊宁经济圈提供水利支撑,形成水能资源开发产业带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带。
[1]宋迎昌著.都市圈战略规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
[2]王圣学主编.大城市卫星城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
[3]孙久文主编.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0
[4]刘卫东等著.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赵海均著.经济中国.[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