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芬
(中共保山市委党校 法学教研室,云南 保山 678000)
学习杨善洲的廉洁精神与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孙玉芬
(中共保山市委党校 法学教研室,云南 保山 678000)
杨善洲清正廉洁的精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共产党人应有的一言一行。党员干部要像杨善洲一样,从身边事做起、从平凡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驾驭拒腐反腐的思想能力,才能经受住权、利、名、情的考验和诱惑,做到清正廉洁。
杨善洲;清正廉洁;世界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做到清正廉洁,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杨善洲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杨善洲同志为镜,我们看到了他一辈子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一辈子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辈子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一辈子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一辈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他用两袖清风竖起了一面旗帜,感染着无数干部。领导干部只有像杨善洲那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严格身体力行,才会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才能营造出“一方正气”。只有像杨善洲一样,从身边事做起、从平凡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驾驭拒腐反腐的思想能力,才能做到廉洁自律,经受住权、利、名、情的考验和诱惑,从思想源头上扼制腐败苗头的滋生。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杨善洲为官时清廉履职,退休后鞠躬尽瘁,一辈子两袖清风,六十年无怨无悔,就是因为他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在他一生中个人创造的价值始终大于他的索取,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却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只从奖金中留4万元给他愧疚一生的老伴,其他的全部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他任地委书记期间,命令办公大楼在建项目马上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并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这么富丽堂皇的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这就是杨善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境界。杨善洲一生做了许多别人看来难以做到的事情,追其根源,就在于他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成为他安身立命之本。正是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他才会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才能够成为受到百姓爱戴的好党员、好干部、好书记。
回顾倒下的那些贪官走上贪腐之路的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观念出了问题。一个人当世界观出了问题,就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没有了这个理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然会出问题,被处以极刑的大贪官胡长清、李真、成克杰、王怀忠等人,在为官之初也曾勤政廉洁,也曾多次拒贿,有的还被评为本单位、本系统“廉政建设先进个人”,面对党的培养,群众的信任,可能上任之初都是踌躇满志,充满理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种诱惑的不断驱使下,他们在无形中蜕变了,而且,这种蜕变是在不经意间、日积月累中逐步完成的。一个官员由好及坏,由清到贪,有时仅仅是观念上一点松动,一丝动摇,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由于处在各种矛盾的交织点和“糖衣炮弹”的攻击点上,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拉下水,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时时刻刻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刻也不能放松。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慎初、慎微,管住管好自己,而是放纵私欲,那么犯错误栽跟头就是在所难免的。
只有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才能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才能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才能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从而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像杨善州那样按照党章的要求,自觉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把改造思想、加强党性锻炼作为立身做人之基,当官为政之本;要有正确的行为准则,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顶住诱惑,管住小节,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运用手中权力的唯一准则,“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这句话是杨善洲在日记中的心声,更是他为官几十载对自己权力观的最好注解。从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认定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就不停止。他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还是坚守着自己人生的精神高地。在他去世后,家属在讣告上写道:“家父遗言概不收礼,望各位来宾给予谅解。”他用清清白白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从不以权谋私的坚定原则。杨善洲认为,贪污腐败是从占便宜、收东西开始的。因此,他给自己定了一条铁律: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他为群众的“正门”总是敞开的,但为自己、为亲朋的“后门”总是关得紧紧的。他恪守“权力是人民的,他只是为人民来行使”的信条,绝不因私事私情而动用权力。下雨天出门坐公车是小事,他不愿意干;让下级单位为一次工作餐买单是常事,他也不干;老婆孩子农转非是政策允许的事,他还不干……长期自掏腰包帮助群众,加上“不占便宜”,甚至该享受的不享受,使他和家人只能过吃包谷饭、住破房子的苦日子,女儿女婿只能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孙子也只能开着农用车跑运输……。这就是杨善洲作为一个地委书记的生活原则。正因为杨善洲有这样的权力观,所以,他一生谨慎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把权力全部用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去。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撑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这番话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廉政勤政的带头人,要强化自身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领导干部就要像杨善洲那样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器”,是用来为人民谋福祉的,决不是个人能够终身拥有的“私器”,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对人民群众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手中的权力才会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搞特殊化;只有以符合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来行使权力,“后门”上的那把锁才不会轻易打开;只有揣上一串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一时自律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严于律己,自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在杨善洲的理念中:草帽比乌纱帽更珍贵,大家比小家更重要,奉献比索取更快乐;当官不摆谱,职权不滥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他一辈子辛劳,忙的是公家的事、老百姓的事;一辈子把“后门”关得紧紧的,没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没打过一个“后门”电话;一辈子固守着下乡和出差自己缴伙食费、公车不私用的习惯。因为下乡吃饭没支付伙食费,他叫秘书专程回去支付,理由是“领导机关的人不能占基层便宜”;下乡从没拿过一天的补贴,理由是“和群众比,我有一份工资,已经很好了。”在他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把群众当做真正的主人,而自己却是公仆。他能够亲切的帮人“钉马掌”、“打石”、“栽秧”……,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他更像一个操劳的农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农具,走乡串镇,与群众一起劳动,了解最真实的基层情况。他以人民的幸福为福,把人民的贫困和落后则当做自己心头的一把火,归咎于自己的失职。他的言行是最为细微的,他的品质是最为朴素的,但是,他的精神却如阳光一般可以照耀一切。在他的身上,只有公仆精神,没有官本位的意识。
反观现如今我们的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下,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把官做的大小作为衡量个人成就价值的主要标志,千方百计谋官、跑官、要官,甚至买官;有的嘴上常讲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在思想深处总认为官是自己当的,权力就应该是为自己服务的,有了一官半职就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工作作风漂浮,只知道指手画脚;有的干部喜好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知道讨好上面,却从不对百姓负责,他们不但误把自己当作“主人”,觉得高人一等,更视广大人民群众为仆人,不但不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反而对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不闻不问、避之躲之,甚至践踏。他们把为政之德、贪欲之害、律己之心等领导干部为官从政、修行做人的行为总则,都统统抛在脑后,对自己分内的事情都拈轻怕重,更不用说主动奉献了。他们有的挥霍公款,奢侈浪费,整天忙于迎来送往,沉醉于酒店宾馆,抽天价烟,喝特供酒,戴天价表,驾驭豪车,坐拥豪宅,吃的是豪华宴,生病住的都是五星级豪华病房;有的沉迷于腐朽糜乱之中,在台上大讲理想信念、精神文明,暗地里却嫖娼、包二奶,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有的贪图安逸,思想懒惰,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等等。这些人的蜕化变质,玷污了领导干部和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名誉,使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受到了巨大的损伤,这无疑是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因此,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像杨善洲一样做官先做人,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保持平常心境和淡泊情怀;才会廉政勤政,严以律己,恪尽操守,实现人品和官品的完美统一。像杨善洲一样当官就要为人民做事,但做事不是为了个人当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至于个人的升降去留,应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像杨善洲同志一样,坚决破除‘官本位’的思想,树立民本意识,当好公仆,做实干家,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家的事情来办,摆正自己与老百姓的位置,坚持以民为本,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真正做一个老百姓满意的好公仆。”
共产党人并非不体恤亲人,不讲亲情,但群众有困难,怎么能够只顾自家过好日子,而不顾群众利益呢?杨善洲持有并践行的朴素思想,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把党的光辉形象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他胸怀全局,时时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大局,当领导干部几十年,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家乡给予特殊关照。他廉洁奉公,坚持秉公用权,“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从不占公家便宜,一辈子顾大家,舍小家。他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的文稿时读到:我对家庭欠债很多……但当时只有如此选择,不然,革命不成功,家庭无从说起。他担任地委书记后,按照政策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当时,“农转非”指标很紧俏,他说,“机关里大多数干部家属的农转非没有解决,不能只解决我的嘛。”为此,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一辈子都在农村刨土取食。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多年,工资不低,可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他家的房曾经是全村最差的;他一生没有积蓄,连家里房子漏雨修补的钱都拿不出来。他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睡木板床,夏天草鞋,冬天胶鞋;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直至光荣退休。一箱破烂的鞋子、一堆劳动工具、一箱细心包裹的矿石,几百本工作笔记就是他留给家人的遗产;他经常对家人说:过日子,吃处有口“锅”,睡处有个“窝”就行。杨善洲就是这样,永远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相比之下,少数领导干部因为经不住金钱、利益的腐蚀与诱惑,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把市场机制引入行政领域,搞权钱交易。有些领导干部一朝得道,一生就只“为人民币服务”,疯狂敛财。例如,外号“许三多”、主管城建的原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因涉嫌巨额受贿等问题于今年4月被中纪委“双规”,其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许在杭州有多套高档住宅,与其有牵涉的女人,亦有两位数之多。叶钢炼在任温州市环保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岗位调动、提拔任用、环保项目审批、验收等方面给予他人关照,收受贿赂人民币25.48万元、美元1000元、港币8000元,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跟这些官员相比,杨善洲身无长物、家徒四壁,但他拥有的比任何人都富有的是一生坚守清贫后面所需要的高尚的精神与品质。而那些官员们,一旦当老百姓的眼睛和法律之剑加诸其身的时候,全都落得个锒铛入狱,人财两空、家破人亡的下场,身后还留下百世骂名。所以说,没有正确利益观作指导,只凭着原始物欲冲动去追求个人利益,必然会侵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误国误民。领导干部要像杨善洲那样,从不谋取制度和规定范围之外的任何私利,以正确的利益观修身,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决不以权谋私;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决不用党和人民赋予权力谋取私利。做到行不逾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自觉淡泊名利,努力实现共产党人高尚人生价值,坚持把个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与党的奋斗目标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根,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不乱方寸,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648.4
A
1671-2994(2011)03-0115-04
2011-03-28
孙玉芬(1965- ),女,云南保山人,中共保山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法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