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红旗
(泰州市野徐镇卫生院 江苏泰州 225326)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该病在发病初期,往往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需要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才能避免误诊误治的情况发生。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体会很深,分析如下。
入院的10例克罗恩病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3岁,病程10d~20年。经比对病史特点资料,发现病变侵犯肛门1例,结肠4例,累及直肠6例,多个部位同时侵犯者有3例。所有病例都有腹泻,每天至少3次,大部分为稀水糊样病,有4例伴有粘液脓血便。来诊主诉表现右下腹痛者5例,左下腹痛4例,中下腹痛者2例,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少数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全身症状:合并有乏力、低热4例;营养不良者2例。
10例患者中有6例行胃镜检查,均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外,无其他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予以结肠镜检查,发现纵形溃疡铺路石样改变者2例,非干酪性肉芽肿2例,合并肠道梗阻者1例,病变肠段之间的黏膜色泽均正常。实验室检查统计结果中,血红蛋白下降5例,血小板升高5例,中度贫血2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6例。
经过胃镜、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活检标本作病理切片,表现为淋巴水肿和肠壁增厚,黏膜固有层见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其中有2例有窦道形成,一例出现梗阻。
误诊1例,误诊为阑尾脓肿。
10例患者中8例轻度,2例中度,1例重度。轻度者予柳氮磺胺吡啶1g,1d3次;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l00mg,保留灌肠,每晚1次,间断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度者在用上述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后,疗效不理想,予适当加量或改强的松15~20mg,1d2次。重度者予静滴强的松龙40~6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后,效果不好,给予环孢素60mg静滴,每天1次;连续用药1周,误诊为阑尾脓肿因合并肠道梗阻进行了腹腔手术,手术予切除病变肠段,后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克罗恩病。所有病人经治疗后,症状均等到很好的控制,在病情缓解出院后,除重症病人予激素口服外,余均给予药物低剂量柳氮磺胺吡啶长期维持治疗,本组1例重症患者在服用激素过程中产生依赖,加用了免疫抑制剂,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减量,然后过渡到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lg/d或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所有患者中4例病人获随访,未出现复发病例。
克罗恩病至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当前发病率低,但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误诊率较高。肠镜检查是末端回肠和结肠病变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肠镜联合活检病理检查在克罗恩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1],在病理检查中,包括粘膜活检和切除标本两种,粘膜活检可见结节病样肉芽肿、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和固有膜底部、裂隙状溃疡,杯状细胞不减少,而隐窝结构正常,固有膜中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粘膜下层增宽;切除标本可见肠管鹅卵石样外观、跳跃式损害、肠腔狭窄局限性病变、肠壁僵硬等特性;显微镜下除以上病变外,还可以看到肠壁水肿、纤维化及系膜脂肪透壁性炎症等改变,局部淋巴结可伴有肉芽肿形成。
本文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误诊病例1例,该误诊病例为一青壮年男性,既往有慢性右下腹疼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压痛点不单纯局限于右下腹,阑尾炎急性发作者一般腹泻者少见,患者血象显示白细胞仅轻度升高,没有高热,病程较长,此点与急性阑尾炎症状不相符合,第2点,在作右下腹B超检查时,超声探见右下腹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团块,从而误诊为阑尾脓肿。究其原因,是因为基层医生对克罗恩病接触不多,认识不够深刻,加之对与该病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缺乏可信的鉴别诊断方法和临床经验,从而导致误诊,好在平时养成了对诊断不太明确的病人进行密切跟踪观察,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置,未出现医疗纠纷和责任事故。通过对该病的整理研究分析,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克罗恩病的认识,在平时工作中遇到诸如腹痛、腹泻、呕血、黑便、乏力、发热及盗汗等症状时,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用询证医学的科学方法进行举证,确立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误诊,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1] Pel’a AS.Menwisson SG.Diagnosis of the first attact of colitis[J].Resclim,1998,20: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