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泰兴 225400)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一共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2~58岁,平均为4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2例,重物砸伤1例。四肢肌力均为4~5级。
1.2 治疗及结果
前路手术7例,保守治疗2例,7例前路手术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使病情加重,均恢复良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多为突发意外所致而导致的意外创伤,再加上颈椎手术在脊柱外科各类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因此患者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多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内心反应,缓解患者内心的顾虑,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积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
1.2 术前准备
(1)气管推移训练[2]:术前应教会病人做气管推移训练。方法:用右手(或左手)除拇指外的4指将气管从右侧推向(或牵拉)至左侧;推移力度以患者感到轻度气憋为宜,要求气管偏移中线2~3cm。(2)呼吸功能锻炼:要求患者戒烟,以降低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3)指导,协助患者做好床上大小便的训练。(4)术前12h禁食,8h禁水。术前1d进行皮肤准备,术晨必要时留置尿管。
2.1 用物准备
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手套包、氧气、心电监护仪,中心吸引装置完好。
2.2 体位
患者术后去枕平卧,保持颈部的自然中立位,颈两旁用沙袋固定,24h内应尽可能减少颈部的活动次数及幅度。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颈部扭转和伸屈。
2.3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血压、脉搏、呼吸、SPO2监、吸氧2L/min,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若患者主诉喉痒、呼吸困难及口唇紫绀等现象,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4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伤口引流通畅防止形成血肿,避免扭曲、折叠、受压等,保持有效负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一般24~48h拨除引流管。
2.5 观察切口情况
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监测体温,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分泌物,如体温>38.5℃时,应分析发热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
2.6 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发生: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每2小时轴线翻身1次,定时按摩骨突处;各班严格交接班,建立翻身卡,勤督促、勤观察;高危病人予以透明贴保护局部皮肤。
2.7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并多饮水,每日不低于2000mL,勿进食糖类、奶类等容易产气的食物;每日按结肠走行方向行腹部环形按摩,每日3~4次,每次15~30min,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8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及进行踝泵运动,进行膝关节的伸屈以及上肢外展,扩胸运动;指导家属与病人进行握手,掰手腕等对抗性肌力训练,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佩戴颈托,床旁或下床坐轮椅活动。
出院后继续使用颈托固定颈部2~3个月,有利于颈椎稳定性,有利于组织修复,避免颈部剧烈活动,防止跌倒;注意安全,避免头颈部外伤;继续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查,复查时间为术后1、3、6个月。
[1] 侯铁胜,傅强,马胜忠,等.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手术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3(11):932~933.
[2] 邓月兴,黄瑞生,李英,等.颈椎骨折行前路手术39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