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武警应急救援队抢险救灾能力

2011-08-15 00:50李华成
中国应急救援 2011年1期
关键词:救援队器材救援

李华成 李 征

近年来,我国极端气象、地质、污染、卫生等多种灾害频发,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武警部队参加地震、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应急救援任务频繁,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任务。为提高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能力,武警各省总队建立应急救援队,已被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各级必须适应这一现实要求,加大对应急救援队建设的指导力度,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任务牵引、样板示范、全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实施精兵、精装、精训、精管,使其尽快形成抢险救灾专业能力,成为武警部队遂行抗灾救灾任务的专业骨干力量,肩负起武警部队应急救援“突击队”和“生力军”的重任。

一、理清抢险救灾任务,建立应急救援队任务体系

应急救援队主要任务是遂行应对重大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的人员营救,抢通道路,消除次生灾害等救援任务。

(一)人员营救

通常采取全力搜寻、扩孔钻缝、打洞通联、掘进开挖等方法,将兵力编成搜索侦检组、破拆营救组、顶撑组,对受灾人员搜索,对营救现场环境监测和安全固定,对倒塌的建筑物实施破拆和人员营救。

(二)抢通道路

通常采取单向打通、对进挖掘、分段作业的方法,将兵力编成抢修组、加固组、机动组,抢通被中断的道路。遇因山体滑坡、泥石流造成的道路阻断时,组织工程机械清除土方、泥浆和山石障碍,快速抢修便道。遇破坏特别严重的路段时,组织填坑,清除树木、石头等障碍,固定行车轨迹以代替桥梁。

(三)消除次生灾害

通常采取挖、堵、封、移等方法,将兵力分为疏通组、机械开挖组、爆破组、有害气体检测组、危害源控制组,根据次生灾害种类的不同,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当地震崩塌的岩石、泥石流阻断河道形成堰塞湖时,开挖导流渠或实施爆破泄流;当地震引发有害气(液)体泄漏时,采取断、堵、燃、释、移、封等方法,防止污染范围扩大;当地震引发危险品爆炸时,迅速控制炸点、火源,及时转移现场的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避免发生连锁爆炸和燃烧。

二、配强救援装备器材,确保抢险救灾任务需要

应急救援队遂行任务对装备的依赖性强,需要性能先进、系列配套的装备器材作支撑,配备先进的现代化专业装备是提高抢险救灾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采取超常的举措,加强装备配套保障的投入,在提高装备效能上做文章,确保人装结合形成战斗力。

(一)发挥使用好现有的装备器材

目前应急救援队配备了排爆机器人、频率干扰仪、快速有害气体检测仪等不少的新装备,科技含量较高。部分装备即能保障反恐处突任务的完成,也能保障抢险救灾的需要,要按照“积极兼容”的原则,加强这些装备在抢险救灾中运用的研究训练,尽可能使其时刻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充分发挥这部分装备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

(二)配强抢险救灾专业装备器材

为确保任务的完成,总部将分步配发工程机械、专业救援器材、救生救援设备、核化生救援器材和医疗救护器材,逐步建立满足需求、性能先进、系统配套的装备体系。在总部统一配备专业装备基础上,总队要按照实用、管用、够用原则,加强指挥类和通信类装备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配购各类工程排险和保障装备,满足遂行任务需要。

(三)积极拓宽新装备的保障渠道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筹措经费,拓宽保障渠道。一是本着“先进、实用、轻便、高效、系统”的原则,采取“更换一部分、改装一部分、引进一部分、研制一部分”的方法,着重发展轻便灵活、效能高效的装备器材。二是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要抓住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大型活动安保等时机,主动靠上去做工作,把救援中队作用讲清,任务讲明,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三是实行契约化征用。对部分应急专业救援所需的工程机械、大型车辆、医疗设备等通用的装备器材,可实行契约化征用,救灾时征来使用,任务结束后归还,实现 “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确保遂行应急任务所需。

三、完善救援力量体系,建立快速响应救援应急机制

完善救援力量体系,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是提升抢险救灾实战能力、确保制胜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一)加强应急专业力量建设

合理配置资源,按一专多能建设模式,拓展功能,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部署、其它区域有效辐射、重大灾情能够互援的整体布局,实现专业应急救援静态建设向动态发展、任务牵引向常态应用、单一能力向综合能力的转变。确保发生灾情能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有效救援。一是要搞好战斗编组。在适当增加编制的基础上,将应急救援队编为搜索侦检组、破拆营救组、顶撑组、照明组、机动组和保障组六组,按编组设置内务和组织训练与战备。搜索侦检组担负受灾人员搜索及营救现场环境监测任务,破拆营救组担负破拆和人员营救任务,顶撑组担负营救现场的安全固定任务,照明组担负营救现场照明任务,机动组担负机动增援任务,保障组担负其它保障任务。实战时根据抢险救灾的类型不同,灵活组合行动单元,快速投入行动,实现力量编成科学化。二是要搞好分类指导。总部、总队、支队三级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总部从宏观上加强调控,明确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建设规划,配发专业装备,适时检查验收。总队要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优势,加强与省级应急抢险部门的联系,协调专业力量的运用,落实倾斜措施,配齐配强人员,为应急救援队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支队要加强面对面的指导,落实上级的各项指示要求,分划细化任务内容,制定、完善相关预案和措施,搞好抢险救灾训练的组织领导,实施一线指挥。三是建立指挥机制。按照便捷、互通、可靠、集成要求,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充分利用“三网一系统”优势,纵向上总部、总队、分队三级互联,横向上与地方应急响应机构互通,达到灾害信息收集、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协调一体联动,实现抗灾救灾行动现场透明、科学决策、实时指挥、高效控制。

(二)建立完善各类行动预案

要区分职能任务,完善各类应急保障预案。一是要制定完善应急方案。结合应急救援特点,制定完善战备方案,并制定配套的力量编组、协同动作、综合保障等行动计划,形成种类齐全、相互衔接的预案库。二是健全应急指挥程序。要规范应对不同救灾行动的指挥程序,明确各级职责,严格制定不同阶段、不同时节具体行动的方法步骤。三是严格落实战备制度。加强战备教育,落实战备值班,定期组织演练,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确保遇有应急救援任务,能迅速启动预案,能第一时间出动,实现本省总队到位,周边省总队救援队快速驰援,全国范围内救援队适时增援。

(三)充分做好行动保障工作

针对应急救援保障情况复杂、专业性强、任务多样、对象多元等特点,充分做好各种准备。一是加强灾情信息保障。加强危险源调查,摸清驻地水库、大坝、化工企业等危险源的有关情况,及时了解台风、暴雨等气象信息,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交流,在可能发生重特大灾害的重点方向和重点地区,增强预测、预警能力。加强应急数据库建设,定期组织灾害数据更新,为抢险救灾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保障。设立专项经费或筹措挖潜经费保障,加强警地协作,吸纳地方专业技术力量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解决专业技术力量弱的问题。三是加强救援行动保障。要坚持“立足自我保障,争取各方支援”的原则,把部队保障与地方保障、定点保障与机动保障结合起来。搞好抢险装备和防护器材保障,加强维护保养,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要搞好行动中饮食、住宿、卫生防疫等保障,保持整体战斗力和突击力。

四、突出实战化训练,提高应急救援专业处置能力

坚持以遂行应急救援任务为牵引,以集中培训、基地轮训、警地联训、以工代训和在队训练为途径,加强专业训练和战法研练,不断提高部队遂行任务能力。

(一)要科学设置训练内容,解决好 “训什么”的问题

应急专业救援,首先要突出一个专字。要按照“遂行任务需要什么就训什么,什么最管用就把什么练好、练精、练过硬”的思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专业处置能力。要重点突出首长机关灾情研判、科学指挥、训法运用、组织协调等内容,不断提高组织指挥能力。要重点突出分队专业基础、基本技能、战例研究、综合演练及感知现场和现场处置能力训练,不断提高高效救援能力。要突出抓好单兵支撑、破拆、高空救援、医疗救护、障碍物移除五大技术训练,加强体能和心理行为训练,培养过硬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要科学灵活组织训练,解决好 “怎么训”的问题

要突破当前抢险救灾训练 “重程序、轻运用”的单一模式,要根据装备性能和任务需求,采取按职能分组训、平战结合实案训等方式方法,依托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和专业院校(基地),分批开展首长机关、干部骨干、大型机械操作手培训,认真搞好接装培训、在队训练、区域协作训练、警地联训联演,实现训练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层式”向“多层式”的转变,加速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要科学组织协同训练,解决好 “怎么联”的问题

抢险救灾行动军、警、地联动,力量多元,救援各方必须密切配合、主动协调,充分发挥整体效能。多种力量联合协同进行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救援综合演练,是全面检验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要与军队、地方相关抢险救灾力量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组织联合训练和综合演练,围绕情况报知、指挥协同、救护处置、力量使用等进行综合演练,掌握救灾行动对人员体能、技能、智能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磨合机制,密切协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救援队器材救援
紧急救援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3D打印大救援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防化医学救援队的培训与演练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