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跃
(广东省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功检科 广东佛山 528211)
肝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亚洲人体的寄生虫病,在我国除西北地区外,24个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主要流行区域为台湾和广东。尤其珠三角地区居民因饮食习惯:大多数患者通过进食未煮熟的含有活的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进入消化道引起感染,也有少数是因为使用生熟不分砧板、餐具而造成的交叉感染,因此发病率更高。由于粪便虫卵检出率偏低,因此常有误诊误治的病例发生。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利用超声诊断此病得到一定程度的进展。通过对肝吸虫病患者声像图表现,意在探讨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
2004年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肝吸虫病住院患者86例。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23~62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10年不等。78例患者伴有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黄疸、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8例无明显症状,但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升高。
使用东芝纳米30彩超诊断仪。患者空腹,取平卧位、左右侧卧位等多切面扫查肝、胆、胰、脾,要患者吸气后屏气,进行多体位全面扫查。重点观察肝内外及胆管系统。查看胆管壁厚度和回声特征,并了解胆囊和囊内胆汁的透声性以及肝脏的回声特征。
对比86例肝吸虫病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其中74例见肝内Ⅱ、Ⅲ级胆管管壁增厚,回声增强,Ⅲ级胆管扩张,内径>3mm,肝内胆管树比率失常,肝脏实质回声呈片状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2例肝内胆管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4例仅见肝内Ⅱ、Ⅲ级胆管壁回声增强、毛糙;6例仅诊断为肝硬化。胆囊回声:胆囊肿大35例,胆囊壁毛糙、增厚45例,胆囊囊内呈云雾状、小片状或团状回声漂浮或沉积19例,胆囊泥沙样结石或小结石1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4例。脾脏回声:2例脾肿大,84例脾大小正常。
肝吸虫病的主要危害由寄生于胆囊的肝吸虫成虫的机械性刺激、阻塞以及新陈代谢的产物、虫卵对胆管上皮细胞的刺激作用,肝吸虫寄生于肝内小胆管内,亦可见于肝外胆管或胆囊内,成虫虫体的机械刺激及其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作用,使胆管内皮细胞发生脱落继而显著增生,并伴有粘蛋白分泌活跃,使胆管壁增厚,加上虫体,虫卵的堆积,管腔逐渐变窄甚至阻塞使胆汁排流不畅而淤积,胆管及门静脉周围纤维增生,淋巴细胞与嗜酸粒细胞浸润,并向肝实质侵入,引起肝细胞浊肿或萎缩。其感染在超声声像图的典型表现为胆囊内出现漂浮物及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远端小胆管均匀、轻度扩张,呈“等号、双轨征”改变;肝内胆管树比率失常,肝内小胆管为含兴液性结构,感染较重或病程较长病例肝内可见片状稍强回声区,呈雪花状,部分病例出现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内可见漂浮物、沉积物,胆囊肿大。肝实质的炎性坏死,长期反复感染甚至可导致肝硬化。虫卵、虫体及碎片,脱落的组织,也可能形成结石核心而诱发胆道结石,如果阻塞胆道则有呈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对于鉴别诊断尚有一定困难的临床黄疸,如果胆总管不宽而肝内胆管轻度局限扩张,胆管壁节段性增厚,结合病吏,应该考虑本病;根据声像图可判断感染程度及不同时期病理变化,对病情轻重做出预测。
在临床上肝吸虫病虽然有其特征性声像图的改变,但在诊断鉴别上仍应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区分:(1)胆管肿瘤,结石引起的阻塞性胆道扩张:胆道肿瘤可见胆管壁局部回声失落,内有实性光团填充,胆管扩张以肿瘤为中心呈放射装,远端逐渐变细,临床上有黄疸进行性加重,结石引起的胆管扩张亦是肝门部向周缘部逐渐变小;而肝吸虫胆道扩张为小胆管较均匀扩张,以周缘部明显,即使感染严重,引起胆道梗阻,与上述表现相类似,被膜下小胆管亦有特征性改变。(2)肝硬化:肝吸虫晚期反复大量感染可出现肝硬化,声像图上难以与淤胆性肝硬华区分,但可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鉴别。(3)肝血吸虫病:两者声像图均可出现肝内回声增粗、增强,模糊不清,但血吸虫主要侵犯门脉系统,肝内回声为条索状增粗、增强呈“大方格”状或“网络”状,不引起肝内胆管扩张;而肝吸虫病肝内回声为片状增强,结合实验室检查易鉴别。(4)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病变胆管管壁弥漫性增厚,回声明显增强,管腔内径狭窄甚至闭塞,声像图呈僵硬的强回声带。肝内小胆管受累可见多数“等号”状高回声线,狭窄近端胆管扩张,程度较轻;而肝吸虫病肝内胆管管壁节段性回声增强,远端小胆管扩张,病变严重时肝外胆管及胆囊均有改变。
肝吸虫病的诊断以往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粪便找虫卵假阴性率较高,粪便虫卵检出率仅为26.8%~63.6%;经胆汁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的阳性率较高,但操作复杂,且其为有创性检查,患者多难以接受。而超声检查较实验室检查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超声检查作为本病的普查方法可以及早发现患者,以及发现其引起的并发症。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黄宝裕,杨六成,莫顶立.重症胆管炎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24例体会[J].广东医学,2002.
[2]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何进,戴丽明,张浩,等.超声检查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