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贵州省毕节地区中医院 贵州毕节 551700)
本组120例,男84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2.3∶1;双侧唇裂14例;单侧106例,其中左侧唇裂96例,右侧24例;3~6个月1例,6个月~3岁3例,3~12岁106例,12岁以上10例。
恢复上唇的正常形态,即修复后的上唇要位于下唇的稍前方,上唇的长度与宽度要恰当,红唇缘整齐呈弓背形,上唇中央微突;鼻小柱、鼻尖位于正中,两侧鼻翼和鼻孔大小弧度应相等,两侧鼻孔底应在同一水平。
单侧唇裂:三角瓣插入法18例;矩形瓣法6例;旋转推进法82例。双侧唇裂:前唇全长修复术9例,Z形修复术2例;矩形瓣修复术3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
(1)唇弓曲线不自然,两侧唇高不等;(2)唇珠不明显,开唇露齿;(3)两侧唇宽度不对称,患侧稍短于健侧;(4)唇红厚薄不均,整体形态不流畅;(5)患侧鼻底低于健侧;(6)患侧鼻孔较健侧稍宽大;(7)无鼻尖,鼻小柱低平。
(1)经验不足时易造成患侧唇高增加过多,局部臃肿的结果;唇弓下垂不自然;或因设计时测量误差,手术操作不准确均能造成唇高增加过高或增加不足。
(2)唇珠不明显或塌陷甚或露齿,是手术中唇部组织舍弃过多,尤其是唇红组织修剪时,两侧红唇直接对接时造成。使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红唇可最大限度地容留唇红部的肌肉组织,是修复后的红唇部饱满,并微前翘接近天然。
(3)唇红厚薄不均,整体形态不自然流畅,是唇红修复时切口选择不当,缝合后组织瓣迂曲或过度伸展而至,或组织对接层次不准。所以,在修复红唇时除设计好交叉三角瓣外,还要准确的对接切口,且全层对接红唇,即可免此缺陷。
(4)两侧唇宽度明显不等,患侧短于健侧。患侧唇峰高点(参考健侧唇宽测量值)兼顾健患两侧进行设计及手术操作,则上述的缺陷可减轻。
(5)患侧鼻底(鼻翼角)低于健侧。多发生于单侧三度唇裂伴腭裂者,这类患者组织缺损较多且移位严重。手术时未在鼻底至前庭沟部做有效的松弛切口,或仅有切口而未对患侧鼻翼基底部做充分的游离,使畸形变位的组织复位,则造成患侧鼻底低于健侧的结果。在行较重的三度唇裂修复时,鼻底至前庭沟的松弛切口必不可少且游离的范围要够。
(6)患侧鼻孔较健侧宽大。是测量或手术操作的误差造成,只要用心设计准确操作即可避免。手术中发现时即可纠正。在设计时将患侧鼻孔底宽度小于健侧0.5~1mm,避免远期瘢痕松解后两侧鼻孔底宽度不一的弊端。
(7)无鼻尖、鼻小柱低平。是先天鼻翼软骨缺如,鼻小柱发育不良所致,可以二期鼻成形鼻小柱V、Y改形术矫正。
(1)做好唇裂修复手术经验和技术是最基本的,但医生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也是手术成功的因素之一。只有术前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术中精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调动医患双方一切积极因素,才能达到修复的最佳效果[1]。
(2)小儿血色素低于10g者术前应补血,以免术中发生危险或术后影响伤口愈合。
(3)抗生素的应用及精心的伤口护理对于预防伤口感染,保证伤口一期愈合有重要作用。
(4)手术器械要精巧,刀锋要利,才能保证切口时创缘整齐、准确。裂隙切开时要看唇红组织的多少决定刀锋使用的角度。唇红组织少时,刀锋要斜向裂隙远中侧,切开唇红粘膜肌肉备修复红唇用。反之,刀锋方向也做相应调整。避免红唇组织过多的臃肿及红唇量过少而使修复后的唇部无唇珠或不饱满的缺陷[2]。
(5)红唇缘线对接一定要自然流畅,不可急躁,宁可几次重拆重缝,避免术后遗憾。
(6)红唇的修复尽可能采用对偶三角瓣法,避免直线缝合。这样修复的红唇切口不与上唇皮肤切口瘢痕连续,集中的感觉显得更自然。
[1] 万前程.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63.
[2] 宋儒耀.唇裂与腭裂的修复[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