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屈某,男,52岁,2009年12月20就诊。
主诉:水肿、蛋白尿、乏力8年,加重件咽痛1周余。
患者8年前,因水肿、蛋白尿、疲乏等症,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炎”,遂住院治疗,给予激素、抗炎等常规治疗后,病情好转,随出院疗养,但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最近1周未因天气突变,气温下降,起居不慎,出现感冒症状,水肿加重,特来就诊。刻诊:恶寒发热,咽喉疼痛,无汗身痛,全身水肿,气短乏力,时时欲睡,尤以手背、眼睑部水肿为甚,伴见浑身无力,腰酸背痛,无汗怕冷,以背部畏寒为甚,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尿常规:蛋白 (++),白细胞 (+),红细胞 (+),其余化验均正常。细辨之,患者昔有慢性肾炎,复感外寒,随出现诸证,慢性肾炎日久伤阳,卫阳不足,则易外感,恶寒发热,咽喉疼痛,无汗身痛均为外感之候,腰酸背痛,怕冷则为脾肾阳虚之象,脾肾阳虚则水气不运,故水肿,背为太阳经循行的路线,太阳虚故背寒特甚,综上,该证变为:水肿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治以温运脾肾,以化水气,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麻黄9g,制附片10g,细辛6g,5剂,水煎服,药后复诊,诸证大减,查:尿蛋白(+),余均恢复正常。又加服3剂,诸证消失。
按语: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1],文中第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在本病中,是太少两感,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已获佳效。
谭某,女,16岁,中学生,2009年05月06日就诊。
主诉:发热、下肢出现红斑4天。
患者1周前感冒,自服感冒药之后症状减退,但近4日突然发生颜面浮肿,继发下肢红斑,急到当地医院检查:扁桃体轻度肿大,心肺 (—),腹部柔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散在小于1cm左右的紫斑,左右对称,无痛痒,面部轻度肿胀。血常规:血小板:230×109/L;尿检:白细胞(++),红细胞 (++),尿蛋白 (+++),最后诊断为:1.过敏性紫癜,2.急性肾小球肾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效,特来就诊。刻诊:诸证如前,查其舌脉,见舌淡红,脉滑数。中医诊为:血证,考虑到该病为感冒治未彻底而成,最终表热郁而化热,引动内湿,湿邪不运,故水肿头面,湿热迫血外溢,则出现紫斑。证属外邪束表,湿邪内郁,热迫血液外溢以致发生血证,肺肾同病,气化不运而见水肿,治以疏风散邪,凉血祛湿,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处方:麻黄6g,连翘12g,赤小豆12g,桑白皮10g,杏仁12g,浮萍15g,紫草12g,生姜10,大枣5枚,赤芍10g。3剂,水煎服,1日2次。服3剂后,浮肿、紫斑大减,效不更方,以原方再服5剂,尿检:尿蛋白(-),白细胞 (-),随访半年正常。
按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阳明病篇》第275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用于风寒表邪未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疸,后世发展为治疗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其组方特点是: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桑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本病是外有风寒之气束表,内有湿热作祟,以致湿热无以外泄,故郁蒸体表,导致出现紫斑,治以外散风邪,内利湿热,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收效。
《伤寒论》中的处方,组方严谨,医理深刻,圆活机括,如果能够在临床中准确辨证,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如此文中所示,根据临床症状,随即灵活变通,常常能超出原方的主治范围,当效若桴鼓。
[1]郝万山.郝万山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