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安 静
那些同事教我的事
BY 安 静
工作七八年之后,我越来越觉得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职业所需的全部技能里所占的百分比小之又小。相反,老师和教科书上没有教的有关生活、社会、职业规划、人情世故的内容,才能最终决定一个人在职场能走多远。除了书本,同行或同事都是我们直接或间接的老师。
人事行政部副科长X非常有能力,当商务部副经理G向她抛来橄榄枝时,X欣然接受,因为商务部处于公司的核心地位,具有更多发展空间。但是,X利用G站稳脚跟后,却和商务部处于竞争优势的副经理Y联合起来排挤G,并且在公司内部到处散播G的坏话,最后把G挤出公司。不久以后,X升为科长。不过,过了半年,X出了点事儿,由于X对待G的态度在公司失道寡助,没有人站出来替她说话,X黯然离开了公司。
相反,人事行政部高级文员L虽然学历不高,但为人友善,总是在符合公司规定的范围内为别人考虑,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会恰当地提出。从来没有听见她说过谁的坏话,当初遇到别人在背后讨论G时,总是一笑了之。L的好人品让她渐渐树立起良好口碑,后来却一路升职到副科长。
而有位女同行跟我说,当她发现一位同事当面老是吹捧她、姐姐姐姐地叫得嘴甜的同时,背地里却经常向大老板告她的黑状、向同事散布她的隐私时,也学会了一面在电话里把她夸得鲜花一朵,放下电话后立马对别人戳穿她的真面目,并且毫不吝啬地把她的“小人”行径夸大一番。对此,另一个朋友的告诫是,身处职场漩涡,应该“坏话当面说,好话背后说”,任何时候都应以积极面目出现。“坏话当面说”时,先肯定成绩,再指出不足并紧接着提出可行的建议。而“好话背后说”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对他人的攻讦传到当事人耳朵里时肯定被放大,同时,周围人会想:你这样说别人,是否背后也这样说过我呢?那个朋友的心得是,以友善之心待人,自然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渐渐树立起良好口碑,不想成功都难。
通过这三件事情,我明白,在职场中,不仅要有好能力,更要有好人品。也许拥有好人品暂时会吃亏,但将来一定是一笔财富。
有位前辈同事对我做的一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教会了我如何去看待和处理职场同事之间的关系。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在某公司研发部门任职,和市场销售部的市场商务W小姐妹情谊不错。后来市场销售部增员,我通过内部转岗调过去。原以为我和她共事会很愉快,没想到第一天她就给了我个下马威。
市场商务的工作内容包含制定标书、资质申报和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公司宣传等一系列事务。我到岗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制定某新项目的标书,而这也是W之前经常做的事情。我向W请教,她却冷淡地告诉我,我所要负责的项目和她之前的不一样,同时她也没有提供我任何资料。可我向该项目的售前工程师G了解项目背景时,G明明告诉我,W那里有××项目的完整版标书,和我要负责的项目类似。在我的再次要求下,W给了我一份标书。可G看了我依此修改后的文件摇头,告诉我完整的标书分为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而这只是技术标书的一个主文件,下面还应有一系列附件。此外,还应有商务标书主文件和若干附件。G可能也猜到我很难从W那里再要到东西,就把相关文件发给了我。类似的事儿还发生了几件。对于W的故意刁难,我感到气愤并且难受,就找一个学长倾诉。
学长听了我的故事,没有说W不对,而是让我把自己放在W的角度去想:“以前你们工作内容没有交集,不存在竞争,所以关系融洽。但现在你们都是市场商务,你学历又比她高、比她年轻有干劲,她也可能会感到威胁。在你们的工作内容又没有明显区分、很容易分出高下的情况下,她为了自己更安全,为难你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换个人也许比她更甚,因为每个人人性中都有点‘小人’的成分,所以你也不要埋怨W。最好想办法把你们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平时遇到问题也多谦虚地向W请教,我想,要不了多久W就会改变态度的。”果然,按照学长的建议,不出一个月,我和W虽然没有和好如初,但至少成为了比较默契的工作搭档。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职场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第二,遇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职场之路也会更平顺。
前同事、现任某五星级酒店总经理助理的杨光,前不久刚刚大病一场。出院时医生警告她,如果继续这样玩命工作,后果将不堪设想。重回工作岗位后的杨光就试着强迫自己准时下班。但是,一周以后,她发现自己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多大提高,甚至变得更糟——即使在家里,她的大脑随时还是在担心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而另一位曾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财务部同事告诉我,虽然事务所月薪过万,但那是“把男人当牲口、把女人当男人使”的地方,要想不加班,只有离开。6年时间,让她对那种没日没夜加班、做牛做马的生活彻底感到厌倦。因此,她在入职前就明确向现任老板表示:平时准时下班,周末不加班。沟通的过程中,她不断跟老板讲自己的人生观、家庭观、事业观,讲她对家庭、工作平衡生活的向往,并获得老板的认可。入职后,老板极少要求她周末加班,而一旦公司发生紧急状况时,她也会自觉以工作为重,尽职尽责。他们的相互尊重,使双方获得共赢。
两位前同事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加班不加班,自己说了算。往大了说,选择一种工作态度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可以过一种朝九晚五不加班、下班回家小日子的生活,也可以选择“先熬得苦中苦,再熬成人上人”的加班生活。但每种生活都有代价,前一种生活温馨平实,但可能收入会受影响,另外看到老同学、老朋友功成名就后可能会有点不适;后一种生活则有点类似“做牛做马”,轻则“有时间赚钱,没时间花钱”,重则“拿命赚钱,拿钱买命”。不过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决定把岁月奉献给什么,得看你自己是否喜欢。只有足够喜欢,面对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时,才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