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钦忠
(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新安 471800)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和金标准[1],通常采用四孔或三孔。我们于2010年3~6月利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完成二孔法LC 126例,报道如下。
本组126例,男37例,女89例。年龄22~67岁,平均42岁。体检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1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6例,以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42例,右上腹痛反复发作54例(包括急性发作4例),急性发作7例。病程1 d~4年。73例有右上腹压痛。B超提示胆囊结石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2例,胆囊炎伴结石65例。化验除9例血白细胞升高[(10.1~17.2)×109/L]、4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46~72 U/L)外,其他正常。术前诊断胆囊结石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8例(其中萎缩性胆囊炎1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除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于发作36 h内急诊手术外,其他病例均为择期手术。
病例选择标准:①胆囊结石;②胆囊息肉样病变;③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症状较轻且次数少,病程短;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在48 h以内,症状及体征较轻,不伴有寒战、发热,B超提示胆囊增大不明显、囊壁增厚≤4 mm;⑤术中观察胆囊及Calot三角无粘连或粘连较轻,Calot三角水肿不明显。
排除标准: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程长、发作频繁;②3个月内曾有急性发作,且发作时伴有寒战、发热,疼痛剧烈且超过48 h;③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超过48 h或B超提示胆囊明显增大、囊壁增厚>4 mm、有“双边征”、胆囊颈部结石嵌顿;④置入腹腔镜探查,见Calot三角脂肪过度堆积或胆囊及Calot三角粘连、水肿明显。
利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术者站于病人左侧,助手扶镜站于病人左下方。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先于脐下缘偏右切口1 cm,建立气腹,压力设置14 mm Hg(1 mm Hg=0.133 kPa),10 mm trocar稍向右上方倾斜穿刺,为观察孔,取头高左侧倾斜位,置入10 mm 30°腹腔镜探查,胆囊及Calot三角无粘连或粘连较轻,Calot三角水肿不明显者继续二孔法操作。剑突下偏右沿皮纹切口0.5 cm,5 mm trocar穿刺,为主操作孔,脐缘切口向左绕脐延长1 cm,10 mm trocar由切口左端稍向左倾斜穿刺,为副操作孔。术者左手持胆囊抓钳由副操作孔进入,钳夹胆囊壶腹,右手持分离钳经主操作孔分离显露胆囊管后,钳夹胆囊壶腹,左手抓钳退出,换10 mm直角钛夹钳经脐部副操作孔施夹,退出钛夹钳后,换胆囊抓钳钳夹胆囊壶腹,右手离断胆囊管,同法处理胆囊动脉。然后,左手钳夹胆囊,右手持电钩游离,顺逆行结合,常规完成胆囊切除。胆囊由脐部操作孔取出。脐部切口内两穿刺孔分别行皮内缝合,剑突下0.5 cm切口对合粘贴,不予缝合。
本组126例均二孔法完成,无中转三孔、四孔或开腹。手术时间20~75 min,平均32 min。术后病理诊断:胆囊结石32例,胆囊息肉22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63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8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例。术后24 h内进食113例,48 h内进食13例。均于术后24 h内下床。术后1 d出院12例,2 d出院37例,3 d出院64例,4~5 d出院13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7 d。无手术并发症,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96例,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症状均消失,饮食正常,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肝功正常,肝及胆管无异常,腹壁仅见剑突下约5 mm切口痕迹,美容效果满意。
LC由标准的四孔逐渐发展到三孔,临床应用显示三孔 LC 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3],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二孔法 LC 的报道也较多[4,5],继而经脐单孔LC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6]。经脐单孔LC虽然实现了更加微创更加美观的目标,成为理想的腹壁无瘢痕手术[7],但在脐部狭小空间,外部器械相互碰撞,置入腹腔内的器械与腹腔镜几乎呈平行状态,导致“三角关系”缺失和视野受限[7],手术操作技术难度大,手术时间延长[8],单孔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价格昂贵,实施手术所需费用较高[9],这些因素都使单孔LC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二孔法LC采用胆囊悬吊,易致胆汁漏影响操作[10],而且牵引线不能调整牵引方向,暴露欠佳,操作困难,并使手术适应证受到限制[11],带有操作孔的特殊腹腔镜及器械,研制换代较快,其使用在基层医院受到限制。
我们的二孔法LC使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在三孔法的基础上,将右上腹操作孔移至脐部,与剑突下操作孔仍可形成较好的操作角度,没有明显增加操作难度,使手术仍具可操作性,手术适应证也可适当放宽,对萎缩性胆囊炎,Calot三角解剖关系尚清,发作48 h以内的急性胆囊炎,Calot三角水肿较轻者,亦可选择二孔法LC。本组12例萎缩性胆囊炎,7例急性胆囊炎也施行二孔法LC成功。由脐部操作孔施夹,减小了剑突下切口长度,使张力较大、术后疼痛和瘢痕相对较明显的剑突下1 cm切口减小到沿皮纹0.5 cm,使手术更具美容效果,术后痛苦进一步减轻。探查后决定手术方式,已对手术难度有所评估,减少了盲目性,发现胆囊粘连严重或Calot三角水肿明显,即按三孔或四孔法手术,不增加脐部切口长度。本术式具有手术操作可行性和安全性,不需要特殊器械,能够在基层医院开展。
1 傅贤波.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发展我国微创外科.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1.
2 史卫海,戎亚雄,姜丹乾,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4):368 -369.
3 王定新.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5):368 -369.
4 高治军.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5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7):586.
5 潘万能,张雪峰,徐 刚,等.二孔法及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5):313 -314.
6 朱江帆.经脐入路内镜手术:微创外科技术新的热点.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2):1072 -1073.
7 朱江帆.NOTES与TUES设备和器械发展现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28 -32.
8 徐大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瓶颈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21 -22.
9 姜海军.单孔腹腔镜手术进展与未来.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37-40.
10 朱 岭,全卓勇,刘 文,等.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腹部外科,2010,23(2):91 -92.
11 潘延涌,吕 杰.三种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临床外科杂志,2009,17(2):141 -142.